


2月10日,老红军、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战士向轩(见左图),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7岁。
向轩的母亲是湘鄂西双枪女英雄贺满姑,舅舅是开国元帅贺龙(见中图,与舅舅合影)。贺满姑牺牲后,他又寄养在大姨贺英之下,贺英在革命形势危险之际,将向轩托给了大弟贺龙。于是,向轩七岁就参加了红军,跟随红军参加了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并成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战士(见右图)。
母亲牺牲时他仅两岁
向轩,土家族,1926年农历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向轩的母亲贺满姑是我党早期重要的军事干部和妇女干部之一。她和姐姐贺英一起,在湖南地区广泛地组织革命武装,开展革命游击队。在历次的战斗中,她的双枪大名早已在敌军部队中传开。后来,在贺满姑和贺英所组织的革命游击队里,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于是,这支游击队,就被中共中央编为了地区的武装支队,贺英任支队司令,贺满姑任支队队长。在贺龙领导的桑植起义爆发以后,贺英和贺满姑二人跟随贺龙建立工农革命军,并把所属武装部队装备完全交给贺龙和工农革命军保管。
这个时候的贺满姑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母亲,因为革命原因,贺满姑也不得不把他们带在身边,其中就有向轩。后来,由于兄长贺龙和工农革命军主力部队由桑植向东,进入到石门一带配合当地革命武装继续做武装斗争,留守在桑植地带的贺满姑等人失去了有力的武装保护,他们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于是,敌人派遣一个团的兵力偷袭了贺满姑所部,虽然她成功突出重围,但所部牺牲巨大。不久,敌军组织一个团的兵力进行反击,贺满姑在英勇战斗中被敌军俘虏。
反动派准备将贺满姑凌迟,她昂首挺胸走向刑场。行刑中,她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号:“打倒土豪劣绅!”当晚,敌人将她的头颅挂在城门上,数百群众趁夜色掩护,抢回了她的遗体,并安葬在郊外。
母亲牺牲时,向轩只有两岁。他对母亲的全部记忆,来自大姨贺英和大舅贺龙的讲述。“他们说母亲年轻时就比较泼辣,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我也是这样。”对于母亲,向轩十分自豪。
贺英妈妈让他去找舅舅
贺满姑牺牲后,她的几个遗孤在贺英的多方营救下,幸存了下来,向轩也在其中。贺英没有子女,把向轩当成亲儿子疼爱,战斗之余常手把手教他打枪,“不过大姨平时总是把枪收起来,只有打靶时才给我用,怕我年纪小惹祸”。
1933年,贺英所率领的游击队因为被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四面包围在鹤峰县,危在旦夕。在与敌人的战斗过程中,贺英身中数枪,她赶快把向轩叫到跟前,给了他一把手枪和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两枚金戒指和五块银元,“大姨让我赶快走,找大舅、找红军报仇”。
在躲避敌人追击的过程中,向轩一边跑、一边回身还击,虽然右腿中了一弹,但最终被前来接应的人给救下了。找到舅舅之后,七岁的向轩在贺龙的司令部当勤务员。
七岁入党、九岁长征
出身革命之家的向轩,小小年纪就数次经历骨肉分离,他早早地明白了什么是国仇家恨,也早早地就自觉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贺龙看到了向轩的成长,破格为他申请入党。党中央在了解情况后得知,虽然向轩年幼,但他对革命的坚定意志不比老党员们差。就这样,向轩的入党申请书被接收,七岁的向轩成为了红军中最年轻的党员。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1.7万余人,在贺龙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开始长征,九岁的向轩也成为了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战士。长征路途漫漫,许多战士见他这么一个小娃娃跟着受苦,心中不忍,便偷偷把好东西留给向轩。向轩曾回忆:“前面的人把草吃了,后头没有了,就扯根根吃。再困难都要走过去!”
1936年,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向轩也担任了红二方面军的通信班副班长。
一生南征北战
1936年10月,10岁的向轩跟着红二方面军结束长征,后来留在延安补习文化课。1937年,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岁的向轩也参加了八路军,并担任了120师司令部通信员。1938年,14岁的向轩如愿前往抗日一线,在358旅警卫连任副连长,参加了宜川、宝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向轩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西北野战军,他担任358旅工兵连连长。“打仗不要怕死,越怕死越要死。”这是向轩从多年的枪林弹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1948年夏,在陕西大荔的荔北战役中,因部队缺少重型武器,向轩用改装的土炮轰开敌人的碉堡。但敌人负隅顽抗,炮火中向轩身上多处负伤,右眼几乎失明,还有弹片一直留在体内。
建国后,向轩前往西南地区工作,并进入成都军区。1955年授衔时,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他晋升为上校。向轩一生南征北战,负伤26处,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红星荣誉奖章。
(摘自2月13日《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