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巧妙安排

作家文摘 2023年02月24日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美]墨磊宁著 张朋亮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提起打字机,我们首先会想到雷明顿打字机的经典形态和键盘“嗒嗒嗒”的节奏,而很少去思考,在电脑和输入法诞生之前的机械时代,如何把汉字搬上键盘?本书聚焦全球信息现代化进程下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还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汉字技术史。

  

  

  我们正在见证中国的辉煌崛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为这一历程的一个新节点。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一奇观的巨大成本——演员开支、电费、食宿费、服装设计费、场务以及张艺谋导演的薪酬等等——这么说或许有些奇怪,但这场盛会可能只有一个真正具有颠覆意义的时刻,它耗资最少,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在“鸟巢”田径赛场的跑道上进行的各国代表团的入场式。

  按照主办国语言组织入场

  按照奥运会的传统,第一个入场的是希腊代表团。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源地,这项活动最初是为了致敬古希腊社会,及其作为西方民主、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发源地的崇高地位。此外,奥运会入场式还以另一种巧妙的方式表达了对希腊的敬意:各国代表团入场时所遵循的字母顺序。在《西方文化的起源》一书中,埃里克·哈夫洛克将希腊字母称为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明,优于所有既往的书写系统。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前主席沃尔特·翁认为,希腊人对腓尼基字母的采用和改造是一种民主化的力量,因为“年龄尚小、词汇量有限的孩童也能学会希腊字母”。

  192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首次以书面形式确定了各参赛国的入场规则。该章程提道:“参赛的各国代表团在入场时,必须在队首展示带有国家名称的标牌以及国旗。”同时还有一条附注:“(参赛各国按照字母顺序入场)”。直到1949年,为了进一步彰显奥运会的世界性理念,人们对相关章程稍做调整,并一直沿用至今。

  修订后的章程规定,主办国有权按照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组织开幕式的入场式。

  2008年,希腊(Greece)代表团按惯例首先进入“鸟巢”(见图),接下来是几内亚(Guinea)、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土耳其(Turkey)、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也门(Yemen)……

  中文里没有字母。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第一次不按照任何字母顺序组织各国代表团入场的奥运会,因为主办国的语言里根本就没有字母。

  中国用自己的“道”来实现

  不过,2008年奥运会入场式的顺序并不是随机的。中国选择用自己的“道”来实现希腊的“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一种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二层排序系统。首先,按照笔画数给汉字排序,它作为一种基本的排序法在中国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在希腊后面入场的是几内亚,它的中译名由三个汉字构成,其中第一个字“几”写起来非常简单,只有2画。相比之下,土耳其的第一个汉字是“土”,由3画构成。因此,几内亚在土耳其之前入场。

  不过,由于很多汉字的笔画数是相同的,单凭笔画数还不足以得出一个明确的顺序。例如,也门的第一个字“也”的笔画数也是3。那么,到底谁先进入“鸟巢”?

  第二层级的排序方式同样基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中文书法规则,至少可以追溯至中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303—361)。根据规则,所有汉字都由8个基本的笔画构成,依次为:点、横、竖、撇、捺、挑、折、钩。回到土耳其和也门谁先入场的问题,会发现,土耳其的“土”是由“横/竖/横”(或者按照笔画排序记为2-3-2)构成的;而也门的“也”是由“下折/竖/上折”(或记为7-3-7)构成的。2-3-2排在7-3-7之前,因此土耳其先于也门入场。

  巧妙的反抗

  由于不了解中文的正字法传统,一些西方的电视观众转而诉诸阴谋论。2008年8月9日晚,奇客网站用户“techmuse”发表了一则帖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篡改了奥运会开幕式吗?》。

  直到第二天,这一欺骗性的阴谋论才开始得到澄清和纠正。人们终于相信NBC并未篡改2008年奥运会的入场式视频,各国代表团的入场顺序不过是遵循了一套独特的组织逻辑而已。

  中文里没有字母典、参考书或索引系统采用这种基于笔画数的编排方式。相反,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开发和推广了一种基于拉丁字母的音标系统,被称为“汉语拼音”,或简称为“拼音”。拼音并不是“中文字母”,是为满足种种需要而对拉丁字母的借用。例如,当中国幼童开始学习读写汉字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先从拼音教起,从而帮助他们识记标准的、非方言的读音。此外,中国大陆的计算机用户使用的键盘也是标准QWERTY键盘,但在电脑屏幕上打出来的却是清一色的汉字。

  北京奥运会中这一巧妙的反抗,成就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一个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时刻,或许也是唯一不会增加其巨额预算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