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今日头条”号视频“毛泽东多次称赞邓小平:要照辩证法办事,我赞成他的话”下留言:
正能量tangeite007(四川):真理。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不能一成不变。
2月2日,微信公众号“国共和谈中的‘秘使’文末留言:
CRAZY(陕西):《〈民革前辈与新中国〉续编》这本书能让我们重温历史岁月,身为在革命老区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听爷爷奶奶讲起过去的故事。毛泽东故居,炮兵学校,先辈们的留下的生活痕迹,每去一次,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
2月3日,微信公众号“《狂飙》拍摄地怎么看起来‘又土又洋’?”文末留言:
一棵树(河南):华侨,骨子里永远还是:中国人。不管土也好,洋也好。
2月7日,“今日头条”号视频“周恩来难以割舍的知识分子情结”下留言:
用户1337376(江苏):敬爱的周总理首先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2月8日,微信公众号“一代中国人的‘苏联情结’从何而来”文末留言:
周新华(广东):那时苏联文学作品和电影,用现在的话来评价,充满正能量!
2月12日,微信公众号“邓丽君70年,我有点想她”文末留言:
元良(北京):她的歌声,让一代青年挣脱了高亢,开始懂得并享受音乐的欢愉。
2月14日,“今日头条”号视频“1960年,贺龙在全国民兵大会上致祝辞”下留言:
奋发海浪ea(贵州):第一次听到贺老总的声音,和贵州我家乡的口音一样,听到很亲切。
2月16日,“今日头条”号“戴望舒与施绛年的纠葛”文末留言:
龜璋自渡(海南):为什么诗人、作家总容易为情所困?可能是情感过于丰富了。
2月16日,“今日头条”号视频“195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领导人亲切接见科学家”下留言:
一丝不苟铅笔s(北京):谢谢!这是历史,珍贵的历史,希望多宣传。
2月23日,微信公众号“启功:见不到它,我死不瞑目!”文末留言:
王庆和(山东):读史鉴古今,而文物是历史文化直接或是间接的展示展现。清晚期和民国时期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造成众多文物流失海外,而此书讲述文物重归,更是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读史中励志自强,更加热爱咱们富强起来的大中国。
2月28日,微信公众号“《作家文摘》2月好书榜”文末留言:
尘梦(江西):感觉评选的社科上榜书籍覆盖面好广呀,从文物历史到生物自然,从中到西,从近代到现代,也没有局限于比较知名的那几个出版社。都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