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胡蝶被称为“才女”
圣功学堂即1914年6月28日,在天津法租界内义庆里建立起的“圣功女学校”。1917年,圣功女学校附设师范一班。1929年,圣功女学校改其师范班为中学,与小学分立,中学部更名为圣功女中,小学部变成了后来的劝业场小学。1941年冬天,学校在马场道陶园内建圣功楼,之后把中学部迁到那里。此后70多年里,圣功女中先后更名市立天津师范学院女附中、天津师范学院附中。1973年,又更名为“新华中学”并沿用至今。
“校友”胡蝶1908年出生于上海,1915年举家移居天津。据说她随父亲到天津北站玩,听到小贩“又香又脆的天津鸭梨,一毛一个”的吆喝,便学得惟妙惟肖。胡蝶在圣功女学校读书,课余生活还是有很多乐趣,“踢毽子、跳绳,玩够了,一个铜板买一个肉包子或是买一大堆糖炒栗子,再花一个铜板就可以叫辆黄包车回家”。
学生时代的胡蝶就被誉为“才女”,先天的条件和所受的良好教育,为其日后的影星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私奔的“赵四”是封面女郎
在天津,有很多老牌的饭店都开设了舞场,利顺德、国民饭店、福禄林、起士林、西湖别墅、中原公司、大华饭店、惠中饭店……有意思的是,尤其是老牌儿舞场都会说,少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赵一荻是在“本”舞场认识的。
五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专家金彭育说,在当时,中西女子中学是著名的贵族学校,很多达官显贵家的小姐都在这个学校读书。赵一荻兴趣也相当广泛,骑马、打网球、游泳、跳舞等“时髦”的休闲方式都是她的爱好。有一种说法就是,两人其实是在朱启钤府邸认识的。张学良的侍从副官朱海北就是朱启钤的儿子,另一层关系是,赵一荻的大姐夫冯武越在天津办《北洋画报》得到张学良资助,经常选择名闺玉照当做封面(见图),赵四小姐多次出现在封面上,张学良很是倾心。在当时,封面女郎们一边和世界时髦的服饰、妆容、游艺项目同轨,一边也引领着津城时尚。
经冯武越介绍,张学良舞池中得见赵四小姐真容,一见钟情。还有一层关系,天津大华饭店的经理赵道生是赵四小姐之兄,曾主持过著名的西湖饭店,这两处都是著名舞场。接触越来越多,相识相知到了互相爱慕,赵一荻毅然与张学良私奔。
“狂朱五”为两岸传家信
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部总长直至代理国务总理的朱启钤,子女众多,光女儿就有10位。朱启钤曾经游历欧美,崇尚西欧生活方式,因此他从不限制子女的社交生活。朱家小姐一度成为天津社交界的舆论焦点。《北洋画报》登载过一则消息,说“今晚俄国医院假座西湖别墅开慈善跳舞大会,名交际家朱湄筠及王涵芳女士,亦将参加舞会共襄善举”。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朱五小姐在天津社交界的影响力。
朱五小姐还因与张学良的绯闻缠身而知名,甚至一度因张学良在战争时期的判断失误而受到舆论的指责,被认为是“红颜祸水”。张学良则在晚年澄清,表示自己虽然在朱五小姐小时候就与她相识,但二人并无特殊关系,“我都没跟她开过一句玩笑”。
朱五小姐的姐姐朱洛筠还是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妻子,也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的朱湄筠突破重重阻拦到对岸,辗转交给了张学良夫妇一盒糖果,其中暗藏着周恩来和张学铭、张学思写给张学良的信件。据说到了1991年,朱湄筠才得以与张学良夫妇见到。 (摘自3月3日《每日新报》 单炜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