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魏晋南北朝女子图鉴》选载之二

才女是如何炼成的?

作家文摘 2023年05月05日

淡霞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

  启蒙与培养

  谢道韫以其才华留名青史,后人欣羡她天赋异禀,胆识过人,她本人一生最仰慕的却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

  谢道韫一生著述颇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两首诗,《拟嵇中散咏松》就是其中一首。可见她对风秀于林的嵇康的敬仰。在魏晋女性中同样鹤立鸡群的谢道韫,她的才华,是如何炼成的呢?

  才华需要启蒙,需要培养。所幸,谢安是个开明的叔父,不那么重男轻女,将侄子侄女一视同仁,使得谢道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诗文才华不至于被忽略或压抑。同时,谢安又具备名士的雅量和开阔的胸襟。他胸怀大志,其还在东山隐居之时,当时的皇帝简文帝就说:“谢安必定能出山当官,他既然能与人同乐,也不得不与人同忧。”后来谢安果然出仕,出手不凡,不仅力挽狂澜,还将东晋这个偏安一隅的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由此,也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东山再起”的成语。

  不得不说,在众多谢家子弟中,谢道韫是最得叔父谢安的风韵遗传的,在叔父这里,她不仅习得学问和诗词,还耳濡目染了风流名士的雅量、气度和胸襟。这就为她以后讥讽王凝之、让济尼惊奇、怒斥孙恩、惺惺相惜于刘柳等表现出来的高迈风韵和过人胆识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谢安对谢家子弟的栽培,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强迫,而是春风化雨于无形的熏陶。夫人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教导儿子呢?”谢安回答她:“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导儿子。”谢玄有佩戴香囊的爱慕虚荣的坏习惯,作为大家长的谢安没有怒气冲冲地当面斥责侄子,而是用打赌的方式赢了谢玄的香囊并烧了它,谢玄由此便明白叔父的良苦用心。谢道韫正是在这样宽松温和、教育有道的书香世家成长起来的,可谓富养的女儿。

  陈郡谢氏一门,才华卓著。谢道韫的父辈里,叔父谢安自不必说,叔父谢万“工言论,善属文”,叔父谢石曾担任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郎。谢道韫的同族人中,堂弟谢琰曾“拜著作郎”,后“转秘书丞”;谢琰的儿子谢混更是“少有美誉,善属文”,其创作的山水诗《游西池》中的名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因其意境优美而成为现代清华大学校名的滥觞。谢道韫的父亲谢奕,一生旷达放纵,经常逼将军桓温跟他一起喝酒,桓温被逼得无奈何,只好躲进老婆南康公主的房间里;《晋书》说谢奕、谢万兄弟俩“奕万虚放。为龙为光,或卿或将”,名副其实的魏晋风度,评价甚高。

  正是陈郡谢氏的“诗酒风流”、家传底蕴以及谢安的言传身教,共同培养、滋润了谢道韫光彩熠熠的才华。

  共鸣与激荡

  才华需要共鸣、激荡。于谢道韫而言,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联姻,门当户对,物质的交换已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要与夫君有思想的交流,或曰共鸣与碰撞。可惜,信奉五斗米道、坚信撒豆成兵的王凝之,不是她的理想伴侣,或者说不能成为她的精神伴侣。对一个才女来讲,共同生活的漫漫人生路途中,没有可以自由交流的旅伴,就没有可以激发她创作热情的动力。从这方面来说,她的婚姻是不顺的,她的情感是苦闷的,她的才华是被压抑的。

  所幸,她还有王徽之、王献之这样的真名士小叔子,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释放天性的真性情和洒脱自在。尤其是王献之,虽说是嫂嫂谢道韫主动为自己解围,但也间接为她提供一次畅所欲言、与人交流的清谈机会。彼时,清谈既是风流人物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一种手段,也是上流社会较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于女子而言,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谢道韫的父亲谢奕去世较早,她的婚姻是由叔父谢安做主的。据说,谢安当初看上的是王献之,意欲将谢道韫许配给他,只是因为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年龄比谢道韫小许多,女大男小不合适,只得作罢。

  王献之自小就被谢安所欣赏、所看重,不仅因为他与谢安情趣相投,更在于他本身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晋书》记载,王献之年轻时娶的是郗昙的女儿,两人感情深厚,举案齐眉,后来迫于当朝皇帝简文帝的压力,与郗氏离婚,另娶了新安公主。王献之一生对此事耿耿于怀,直到临终前,他还在凄凉地念叨:“这一生我没什么可遗憾的事情了,只是常常会想起和郗氏离婚的事。”可见其用情至深。

  磨砺与升华

  真正的才华,需要启蒙与培养,需要共鸣与撞击,更需要磨砺和升华。

  封建时代的家庭主妇,没有机会走向社会显山露水,走上朝堂献言献策,只能囿于自家庭院相夫教子,但这丝毫不影响有志向、有抱负的才女磨炼自己的心性和胆识。

  谢道韫的才华并未完全集中在诗词创作上,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变故、家族的衰落、时代的风云突变增加了她的见识和胆力,磨炼了她志存高远的气韵和风度。

  孙恩之乱爆发,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被杀害,朝廷于是派谢琰来担任会稽内史一职,后来也被孙恩设计杀害了,其两个儿子谢肇、谢峻一同遇难。彼时,谢安、谢玄都已去世,其他的谢氏子弟几乎被孙恩赶尽杀绝,女子谢道韫以自己的气势和勇气取胜,得以苟活。

  王凝之一家男丁荡然无存,谢氏子弟也星流云散,曾经的高门大族——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家族式微,身处其中的谢道韫,自然对此有切肤之痛。但这些都不能使她低到尘埃里,反而使她更坚定地培养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所以才会在晚年遇到太守刘柳时,依旧傲然如山松,节操如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