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经济熬过了冬天,但死在了开春。”有网友如此评价现在的露营行业。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回暖,更多人选择在小长假跨省或出境游玩,前两年大火的精致露营似乎正在被遗忘。
五一只订出五六桌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不少卖家声称自己因实体店或工厂倒闭而清仓甩卖帐篷等露营装备(见图)。例如原价389元的黑胶天幕,现在只需要65元。有一位卖家急出几十套全新未拆封的露营天幕,原价198元,现在65元包邮。记者和其交流后得知,他之前一时兴起创业做露营,现在做不下去了。
上海近郊某营地主毛毛告诉记者,在跟客人交流以及翻看点评软件时注意到,很多露营地都已打上“暂停营业”的标注。就自己的营地而言,2022年年末时,营地客流在工作日能有20-30人,周末会达到100人,但现在基本打了对折。五一预订量仅5-6桌,连50个人都不到。
相对于那些已经倒闭的中小营地,毛毛仍算幸运者。在她看来,越来越多的露营“小白”开始自己购买装备,更偏爱去公园,而非花钱去露营基地。
得益于此前精致露营的走红,露营龙头企业在2022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年报显示,牧高笛2022年实现营收14.36亿元,归母净利润1.38亿元。不过,牧高笛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出现明显放缓,营收同比增幅降至4.68%,净利润则下降21.47%。
曾经大热的露营经济,是否迎来了一个急转弯?日光域集团董事长、露营天下创始人孙建东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确实看到身边一些运营的露营地倒闭了,在最近的招聘中,也面试了很多因自营的营地倒闭来找工作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营地都面临客流收缩。孙建东认为,露营市场在2022年进入快速爆发期,很多人跑步入场。但做营地很“卷”,大家都在不断创新做内容,那些资金量不足的参与者很难做到快速更新,就很容易得不到用户认可。
“坐等收钱”一去不返
中体联露营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洋君表示,露营产业“坐等收钱”的经营模式已一去不复返。“露营地的洗牌非常明显,过去曾有‘50万进场三个月回本’的说法,但许多露营地一是手续不合规,特别是土地手续;二是运营管理不专业,三是没有足够的体验内容。例如一个只提供露营+烧烤的营地,烧烤的味道还不如城市里的烧烤店;像飞盘、拓展训练、咖啡等附加内容,他们并不注重,也懒得去做。这样的露营地现在已经淘汰了一大批,仅有少部分在勉强维持。”
孙建东说,“很多参与者都是从一个网红打卡的逻辑出发,让用户感觉拍个照片就可以,这其实是做不长久的,关键在于让用户愿意停留更长时间,产生更多消费。”他坦承,对于露营地经营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被拆”。但现在利好越来越多,从中央到地方,均从土地、产业等各个方面为露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接下来三五年,会看到大量的营地是由政府来做,同时再由市场主体来提供更多丰富的好内容。”
“虽然旅游市场回温,但对消费者来说,露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是比旅游低很多,加之中国露营市场目前渗透率较低,我认为露营还远没有到‘凉凉’的地步。”李洋君表示,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露营产业目前正在趋于平稳发展。他分析称,未来露营地可能会更多地从远郊向城市靠近。“此外,消费者在专业度上也会愈发成熟,从露营用品到玩法上都在进行升级,那么商家也要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摘自4月29日中新经纬 马静 赵佳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