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大马士革,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右)欢迎伊朗总统莱希
5月3日,伊朗总统莱希抵达叙利亚,开启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伊朗总统时隔逾12年访叙。抵叙当天,莱希即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举行会谈,引起外界关注。
分析认为,此访发生在中东地区涌动“和解潮”的背景下,伊叙分别改善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促使两国“特殊关系”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伊朗在外交舞台一展身手,美国和以色列心里五味杂陈,连日来两国在中东动作频频,以色列甚至在莱希访叙前上演了袭击阿勒颇机场的一幕。
基于传统顺应形势
上一次伊朗总统访叙,还要追溯到内贾德时期,这位前总统曾于2010年9月访问大马士革。
按照《纽约时报》说法,叙利亚通常被视作伊朗“最亲密的盟友”。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就与叙利亚形成“特殊关系”。尤其在叙利亚内战期间,伊朗与俄罗斯一起进行了“广泛、昂贵和全面的武力支援,力挺阿萨德政权”,得到伊朗支持的力量包括黎巴嫩真主党等。
谈及莱希此次访问,伊朗驻叙利亚大使侯赛因·阿克巴里表示,鉴于中东地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莱希此行“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伊朗和叙利亚,对该地区其他国家而言“也将是件非常好的事”。阿克巴里补充道,莱希的访问可以“在反对支配体系的国家之间开辟互动的空间和篇章”,矛头直指美国的制裁。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指出,莱希此访发生在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的大背景下,力求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伊叙“特殊关系”。
从伊朗角度看,在中国的调解下,伊朗与不同阵营的沙特实现和解,建立外交关系。受此推动,伊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也进行了外交接触,带动中东地区地缘格局深刻调整。
然而,这一态势让美国感到地区政治领导权正在被稀释,因而倍感焦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和以色列通过各种手段破坏中东和解进程,包括对叙境内所谓“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发起打击、用“深感失望和不安”来劝说别国勿向叙利亚伸出橄榄枝,等等。因此莱希此访表明伊朗想加大对叙支持,反击美以对中东“和解潮”的破坏。
从叙利亚角度看,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实施外交孤立与经济制裁,阿拉伯国家联盟中止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埃及等多个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外交关系降级或断交。但近年来,阿拉伯国家谋求与叙利亚关系正常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因此,叙利亚一方面同沙特、阿联酋、埃及、突尼斯这类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国家改善关系,扩大对外合作增量,另一方面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巩固合作存量,在伊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建立起外交平衡。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莱希此访既基于伊叙传统关系,也顺应形势变化。
首先,伊叙长年来保持特殊关系。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时期,在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支持伊拉克的情况下,叙利亚站在伊朗一边。而在2011年叙利亚危机期间,如果没有伊朗施以援手,阿萨德要站稳脚跟恐怕也相当困难。
其次,莱希此访也是对2022年5月阿萨德伊朗之行的回访。“假如沙特伊朗没有和解,莱希访叙可能对阿拉伯世界、对国际社会形成刺激。但现在沙伊开启和解大门,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已成趋势……新形势为伊朗总统访叙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氛围。”
确立关系新架构?
莱希此行将聚焦哪些议题,也备受外界关注。路透社等媒体注意到,莱希率领一个规模庞大的代表团,包括许多政经界代表。
孙德刚认为,主要议题将涉及安全、经济合作以及地区事务。
安全方面,双方将商讨如何应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打压,体现出两国特殊的安全利益关系。3月以来,美国在叙境内多次使用武力,以色列也频频对叙境内“伊朗军事目标”下手——就在莱希访叙前夕,以色列5月1日刚刚袭击了阿勒颇国际机场。按照俄罗斯《独立报》的说法,该袭击针对力挺阿萨德的什叶派组织的基础设施,“袭击似乎不是巧合,是以色列试图以武力制约伊朗总统的外交行动”。
经济方面,伊朗想在叙利亚经济重建方面助一臂之力。今年2月叙利亚遭遇地震以来,经济重建和复苏挑战巨大。叙利亚亲政府的《祖国报》透露,能源和电力等协议将在访问期间被签署。双方还将“讨论伊朗为叙利亚电力部门投资提供新的信贷额度”,因为叙利亚每天可能会停电约20小时。沙特《中东日报》则指出,伊叙都遭受西方严厉制裁,双方预计会讨论铁路走廊、港口运输、农业技术等各领域合作。
地区事务方面,伊朗参加了与俄罗斯、土耳其、叙利亚的四方会谈,该机制下的外长会议将于5月10日在莫斯科召开。孙德刚指出,伊朗正在这一框架下积极促进土叙关系正常化,德黑兰的优势在于同土叙两边都能说上话,莱希访叙期间土叙关系议题或被涉及。有观察人士认为,叙利亚外交的进一步破局,将有助于中东地区外交关系“大和解”提速,并加快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
凸显美以战略焦虑
分析人士还注意到,最近美国在中东地区动作不断:轰炸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设施;派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秘访沙特并施压;在中东部署核潜艇挑动本已紧张的巴以局势,等等。在此背景下,今年的中东局势将向着何种方向演变?
孙德刚指出,在中东迎来“和解潮”的大背景下,美国继续搅局中东,凸显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焦虑,也为中东和平进程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孙德刚说,美国和以色列最希望看到的是中东世界能够分成两派:一边是美国、以色列、所谓“温和力量”的阿拉伯国家,另一边是以伊朗为代表的所谓“什叶派抵抗联盟”。这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主导的中东地区安全架构。而如今,沙特和伊朗关系的正常化,带动了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三个伊斯兰势力关系的正常化,使反伊朗的统一战线受到瓦解。
因此,美以不希望看到中东出现“和解潮”,势必作梗,一是阻止叙利亚重返阿盟,维持阿拉伯世界的分裂状态。二是继续打压以伊朗为首,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在内的所谓“激进联盟”。
孙德刚说,未来中东地区和平发展态势如何,有两个观察点:一是巴以问题能否实现软着陆,二是美以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如何影响局势,叙利亚能否实现民族和解。
李绍先指出,在海湾地区主要国家出现的“和解潮”,与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追求的目标相背离,两国自然会做出相应举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但动摇不了中东地区走向和解的大趋势。
展望未来,一方面,伊核问题谈判僵局持续,尚未迎来突破。美以对伊朗的施压和威慑可能仍会持续。另一方面,鉴于巴以今年又出现纷争,内塔尼亚胡政府又属极端民族主义政府,巴以和解尚不具备条件。这些因素意味着在相当长时间内,中东仍会呈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局面。
(摘自5月4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