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与张文
洪学智上将的夫人张文,是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她情牵教育,热心助师生,获得“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的称号。
“穷理事全凭一张嘴”
1981年,张文被聘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
张文有一句口头禅,叫做“穷理事全凭一张嘴”。为了给基金会募集资金,她一有机会就宣传,遇到熟人就“化缘”。
有一年春节,她去看望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刚好与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不期而遇。张文很认真地向秦基伟介绍了儿童少年基金会,从它的性质、任务讲到募捐的要求。张文恳切的话语和期待的目光,把这位统帅千军万马的司令员感动了。
没过几天,张文就接到北京军区后勤部的电话,说北京军区决定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资助两万元。钱虽然不多,但在20世纪80年代军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显得弥足珍贵。
自1981年起,张文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募集了多笔资金,为基金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康克清任会长时,曾在中南海警卫局大礼堂专门向张文等人颁发了儿童少年基金会荣誉奖章。陈慕华担任会长时,也在大会上表扬了张文。有一年,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朝鲜,金日成主席的夫人送给代表团一幅精美的仙鹤刺绣,让代表团回国以后转送给一位热心少年儿童事业的同志。大家不约而同都想到了张文,一致表示她是当之无愧的受礼者。
资助北大特困生
1999年1月,《光明日报》对首批高校收费生的情况作了报道,其中特别提到北京大学有一名来自革命老区的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但生活特别困难。张文得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认为: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
当张文向孩子们讲出自己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想法后,得到了一致赞同。张文的孩子大多在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工作,虽然当时的工资收入并不高,但大家一致同意资助在校特困生,并当场分工,在京子女一家负责一名,共六名。洪学智将军得知后同样非常支持。
北京大学从生物、数学、物理等系挑选了来自湖北、四川、山东等革命老区的八名特困生作为资助对象供张文他们选定。名单送到家中,洪学智看了学生的情况后,说:“我看这八名同学都应该资助。”于是,张文就和洪学智一起资助两名,孩子们资助六名,并商定每月每人资助人民币100元,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3月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座谈会。张文和孩子们分别谈了全家对特困生的关怀之情和勉励之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等出席座谈会并讲了话。会后,张文他们向八名特困生分别发放了补助金,有的还给资助对象赠送了手表、收音机、毛毯等物品。
此后,除按时给这八名学生送资助金外,逢年过节,张文他们都把这些同学聚在一起,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这些学生早已毕业并走上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文一家又陆续资助了一些贫困学生,包括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为家乡建计算机教室
在资助北大特困生的过程中,张文了解到老区的困难,自然想到自己的家乡四川省通江县,很想为那里的孩子做点实事。但她又觉得自己的工资收入有限,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大儿子洪虎给母亲出了一个主意:帮助通江县的学校建一个计算机室,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张文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她就与通江县领导联系,选择了家乡洪口镇中心小学。洪虎则与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联系,学院决定免费提供软件,帮助中心小学建立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及信息化教室。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张文捐助12万元购买了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等设备,东北师范大学捐助了价值25万元的全套教学软件,并免费进行了系统设计、施工、调试和培训。东北师范大学的老师千里迢迢地赶赴通江,对设备和软件进行安装、调试。2008年,洪口镇中心小学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终于建成了。教室里有40台教学机、18个信息化教育平台,不仅适合学生学习,而且适合老师备课,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8年8月15日,洪口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集体给张文写了一封信,感谢她为学校建设所做的贡献。张文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因为地处偏僻山区的孩子们从此不出校门,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 (摘自《党史纵览》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