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太空旅游”要来了?

作家文摘 2023年05月16日

太空旅游路线示意图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于5月8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太空旅游”并不遥远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够迅速穿越大气层,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运送乘员和有效载荷;也可以指较长时间在轨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任务的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推进飞行器、行星着陆器、航天飞机等。“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的一项重要应用就是“太空旅游”。

  太空移民是探索太空的重要终极目标之一,而在此之前,首先应该是太空旅游。太空旅游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运载器动力系统沿用火箭发动机,起飞阶段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因初速度没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不能环绕地球飞行。运载器可爬升到距地球约100多公里的亚轨道上,停留约10分钟后,再依靠惯性像飞机一样返回地球,水平着陆。整个过程大约30分钟,全程都按照预定程序,全自动飞行。

  整个旅行过程,游客不需要穿宇航服;可以带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像宇航员一样在舱内飘来飘去体验失重感;透过窗户从太空眺望地球;由于运载器本身有纠错功能,即使指令有误,也能返回正确轨道,甚至可以体验太空驾驶的乐趣。

  太空经济成本降低

  中国科协航空科技文化普及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亚男介绍,目前,欧美的常规运载火箭,一次发射的总报价基本都已经超过1亿美元,例如美国宇宙神5和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娅娜5,发射报价分别为1.5亿美元和1.6亿美元,美国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更是达到3.5亿美元。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发射报价要便宜一些,但一次发射的价格也超过5000万美元。

  “全世界太空经济面临同一个问题:成本。”职业投资人程宇指出,目前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还是可重复使用火箭。

  “高成本”这块巨石背后,是太空经济广阔的想象空间。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苏萌说,太空旅游便是成本下降之后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此前,SpaceX的猎鹰9和重型猎鹰火箭已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猎鹰9和重型猎鹰火箭单价仅为美国同类火箭的一半,比曾经推出的性价比火箭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5还要低20%左右,此外,有消息称,星舰的发射成本已降至10美元/公斤。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龙乐豪表示,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快速进出空间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分为部分重复使用和完全重复使用。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5年以前研制完成液氧甲烷两级完全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实现内陆发射,海上垂直回收。

  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中

  此外,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正在建设中。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于2022年7月6日开工,计划在2023年底完成发射场硬件设施建设。海南文昌建有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现在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又落户海南文昌,使得这里航天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配套的火箭装配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等正在紧锣密鼓加快建设。

  未来,“火箭出场即发射”将成为可能,按照设计规划,可实现火箭一周一发的目标。      (摘自5月9日《成都商报》 李国利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