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降温

作家文摘 2023年05月16日

  随着汉服产业的发展,服装销售与租赁、写真拍摄及道具等一系列业务随之产生并壮大。市场最热的时候,京城的汉服体验馆数量曾达百余家,但如今却缩减至不足50家。

  余安妮在2022年底忍痛将陪伴自己三年的汉服体验馆关闭,她说,“当我还在做单纯的汉服租赁、销售时,北京很多竞争店已经是集租赁、自拍馆、剧本杀馆于一体。扩大规模不现实,但不跟上市场步伐,又会被市场淘汰”。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以“汉服”作为检索关键词,关联企业达7222家,成立时间在一年内的1045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企业达157家。

  “我觉得这两年北京穿汉服的人明显增多。”对于体验馆涨价,消费者舒源表示理解,喜欢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会涨,但也感觉现在汉服写真正在向普通写真的风格靠近,希望涨价的同时也寻找到适合汉服的风格,提高成片质量。

  “不是消费者不喜欢汉服文化了,而是随着对汉服了解的加深,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店主薇薇说。记者也注意到,汉服体验馆密切关联的汉服服装也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衣锦九都、都城南庄等汉服老牌商家宣布闭店;同年,十三余汉元素单品“瑶遇见神鹿”,仅单月产值就达到238万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未来汉服市场仍有较大上行空间,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

  文创产业研究员段辉谈道,除了结合汉服剧本杀等衍生业务,汉服体验馆也可尝试打造原创品牌,将店内业务向整体汉服产业链条延伸,在品牌化和连锁化的加持下,挖掘更大客群。此外,也可以融入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摄影棚,优化体验端业务。  (摘自5月9日《北京商报》 卢扬 韩昕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