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白鹿原”之一

二虎守长安

作家文摘 2023年06月02日 ·卞寿堂·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记述1926年镇嵩军围困西安时,提到了“二虎守长安”的故事。这里的“二虎”,指的是当时西安城内重要守城将领——李虎臣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图为二人塑像)。

  “李虎臣把陕西赤化了!”

  李虎臣,字实生,后改名云龙。1889年生于陕西临潼县武屯乡一贫苦农民家庭。李虎臣幼年时母亲因官司被官府毒打致死,兄长被诬陷入狱,故发誓长大后要“打官府、杀财东”。少年李虎臣与学堂无缘,却特别喜欢评书中《三国》《水浒》里的英雄人物,养成一种果敢豪侠和抱打不平的性格。

  1910年,李虎臣借故痛打了他扛活的东家后,逃到“哥老会”麾下当兵,辛亥革命后带了一枪一马回乡拉起了数十名“刀客”。1915年带领这班人马投到反袁护国的郭坚部下当了营长,后因与郭发生误会改投到胡景翼部。1918年,胡景翼组织陕西靖国军,李虎臣任步兵二团团长,后又任靖国军第四路四支队司令。1921年冯玉祥督陕,李虎臣任陕军师第一团团长。1924年,升任国民二军十旅旅长,进驻河南。1925年因大败刘镇华部憨玉琨师,被称作“常胜将军”。同年入陕任陕西督办,在执掌陕政期间,陕西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的反动分子惊呼:“李虎臣把陕西赤化了!”

  同仇敌忾,携手奋战

  1926年初,胡景翼病故开封,国民二军在豫西被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所支持的刘镇华部击溃。李虎臣入豫驰援遭全军覆没,只身逃回西安。刘镇华趁关中空虚,率十万镇嵩军犯陕,于4月18日直逼西安城下。饱受刘镇华蹂躏之苦的三秦父老,强烈要求李虎臣领导人民与之抗战。但新败的李虎臣与陕军卫定一部总兵力不足五千人,面对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之现实,其一时举棋不定,后杨虎城答应助守,决心遂定。

  杨虎城,1893年生,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人。幼年读私塾两年,因家贫,十三岁当徒工。十五岁时,其父受陷害被清政府绞死。杨虎城无力葬父,遂与本村贫苦农民成立一个孝义会,后发展为“打富济贫、扶弱抑强、不侮妇女、同生共死”的“中秋会”。

  1911年,西安辛亥起义爆发,杨虎城率中秋会参加起义,1913年退伍还乡。1914年因打死恶霸流氓李桢,拉起“刀客”,打富济贫。1915年在与袁世凯军队的战斗中发展壮大了这支武装,翌年被编入陕西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一营,杨任营长。1917年参加陕西靖国军,编为第三路一支队。1918年,杨虎城以不足千人的部队在关山与万人的北洋军作战六昼夜,保卫了靖国军的根据地。

  1920年,直系冯玉祥督陕,靖国军被瓦解收编,唯杨虎城“以保全革命人格”拒绝收编,并迎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到其武功驻地,于任命杨为靖国军三路总司令。1922年直军以刘镇华等三万之众攻打杨部,杨虎城遂送于右任南下找孙中山请示办法,把部队转移到陕北。在榆林,杨虎城结识了杜斌丞和魏野畴,从此杜、魏两人便成为杨的重要决策人物,杨虎城也通过魏野畴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长期合作。

  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后,成立国民军,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名义南下攻击刘镇华部取胜,部队驻扎三原。1925年6月逐吴新田入汉中,杨任国民军三军三师师长。刘镇华率镇嵩军犯陕时,西安人心惶惶,公议请杨入西安,杨虎城率部入城后民心乃定。

  时城内有李虎臣三千人,陆军四师卫定一部两千人,三军三师杨虎城部五千人,守城兵力共万人。在李虎臣主持下,1926年5月19日,军事联席会议决定各部一律改称陕军:李虎臣为一师师长,田玉洁为二师师长,杨虎城为三师师长,卫定一为四师师长。推李虎臣为总司令,杨、田、卫为副总司令,邓宝珊为参谋长,统一部署,分片守城。李虎臣、杨虎城二人在守城战斗中通力合作、精诚团结,因为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虎”字,故互称“对点”,亲如弟兄。其两支部队都是守城的中坚力量,故当时军民上下,皆以“二虎守长安”呼之,这一称谓也被后来的史学家所沿用。

  在八个月的浴血奋战中,“二虎”始终肝胆相照,击败了敌人的离间分化、欺骗诱降、炮轰强攻、孤立围困等各种阴谋和手段,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1月27日与援军共同击败敌军,西安之围遂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战斗中,杨虎城部作为守城中坚力量,防守着北城北关、东城东关等敌重点攻击之段,并承担起整个西安城区的防务。杨虎城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了全城军民誓与西安共存亡的牺牲精神和浴血奋战的勇气,终于以少胜多,赢得了西安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力挽狂澜的杨虎城,也因此在陕西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但杨虎城并没有以功高自居,西安刚解围便悄然离去,返回渭北。

  惺惺相惜,主张一致抗日

  1930年,蒋介石任命李虎臣为新编陆军三师师长,“围剿”红军。李借故下野,蒋借机收编了李的部队。李遂于1935年解甲归田,告别军界。1936年,杨虎城曾接李虎臣于西安密商“兵谏”之计,李给予大力支持。后杨被迫出国,李亲自送到上海,杨临走送李两万元为其在西安安家。1938年日寇攻占风陵渡,陕西大哗,李虎臣去重庆向蒋请缨,蒋令李回陕听令,结果再无音讯。李虎臣大骂蒋消极抗日,不讲信用,遂把自己子侄送往延安抗大等军事学校,又支持旧部成立抗日义勇军。

  解放战争时期,李虎臣多次拒绝胡宗南的“求教”。1948年,胡任命李为陕西自卫总团团长,李始终托病不出。胡逃离西安时欲强行劫持李虎臣同往,李避走而使其阴谋未逞。解放后,李曾任陕西省委委员,于1954年病逝。

  破除西安之围后的1927年1月,杨虎城任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随冯玉祥出潼关参加北伐。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杨助蒋反冯,后回到西安,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又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5年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陕,杨与张共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年末毛泽东派汪锋见杨,从此杨与中共关系密切,同时也促使张学良与中共建立了合作关系。

  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促张、杨剿灭红军。12月12日,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杨虎城成为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瞩目的民族英雄和焦点人物,这也是其继十年前保卫西安之后的又一次历史壮举。

  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被秘密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年仅56岁。1950年2月,杨虎城的灵柩移葬于西安南郊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