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北漂”于秀莉还是做了这个“非常难”的决定,将孩子转学到天津。和她一样,因天津的高考优势、便利的落户政策,越来越多人涌入天津。
涌 入
在于秀莉查找的资料里,最重要的就是天津的高考数据:
天津有三所211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2021年,天津高考报名人数约56000人,有高考成绩的是约54000人,高考人数全国排名倒数,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为463分,约75%的考生可以考上本科。
于秀莉和丈夫在北京落不了户,而老家河北,高考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地狱模式”。河北高考人数在全国排名前五,当地只有三所211大学,上一所本科学校都不容易。正因如此,天津成了京津冀地区,乃至山东、山西、河南等周边省份家长涌入的“高考洼地”:教育资源优质,高考相对容易,买房、落户的门槛又远低于北京。
2022年,一凡和丈夫决定存款到天津买房。毕业后,她和丈夫选择到秦皇岛。丈夫在一家小公司,她在工厂做文职。两人工作稳定,朝九晚五,在秦皇岛买了自己的房子、车子。
2019年秋,他们的宝宝出生。一凡所在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告诉她,自己高中转学到天津,考了一所澳门的学校。一凡感慨同事父母的明智,也意识到城市对教育的重要性。她和丈夫决定跳出舒适区。2022年年初,一凡的丈夫换工作到天津。如今,一凡和孩子在秦皇岛留守,等在天津买房后,他们再举家搬过去。
一凡和丈夫都来自四五线小城市。小学时,父母把一凡从农村转到市里,丈夫也是初中从镇里到了市里。“父母用尽最大努力为我们创造条件,现在,换我们做奋斗者。”一凡说。
买 房
想来天津上学的家庭,大都选择买房。天津城六区分上三区和下三区,上三区是和平、南开、河西,下三区是红桥、河北、河东。城六区聚集着天津市一批最好的高中,也是家长买房的重点区域。
和平区是天津市公认教育资源最好的区。2021年8月31日,该区规定“小学一年级登记入学,须持有与和平区户籍地址相同的房产满三年”。因此,许多购房者转而将目光投向第二梯队的河西区一片。2021年底,刘菲菲花142万在河西一片买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她现在每个月要还近15000元贷款——天津的房子3000多元,北京的房子1万多元。
因孩子和老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刘菲菲把天津的房子租了出去,每月收租1300元,又花2800元租了两室一厅。
曾经,避开城六区学区溢价的一种方式是,在天津买非学区房,让孩子在老家读完高中,直接到天津高考。但2022年天津出台新政,在津参加高考,需满足三年学籍。也就是说,想在天津参加高考,在外地上完初中后,便要到天津上高中。
2018年,天津市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原本在北京工作的孙喆顺势在天津落户,甚至接受薪资降低,也是为孩子能在天津参加高考。他们决定今年6月孩子小学毕业后,9月便到天津上初中。各项安排因此变得紧张起来。
过完年,天津的房价蹭蹭上涨,一凡之前关注的很多房子不是成交,就是涨价。“喜欢的买不起,买得起的不如意,处处要妥协。”
落 差
到天津,一切才刚开始,这里也很“卷”。“天津孩子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高,单词量很大。有的孩子之前在老家英语算是最好的,结果去了天津第一次月考就不及格。”在于秀莉看来,天津教育给了外来孩子一个下马威,“还有些家长说,天津的学校教育比较放松,基本全靠课后补习班。”
大量转学的状况,考验着家长和孩子的心态,也考验着天津教育系统的承压能力。“越临近转学,越焦虑,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新环境,自己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夫妻分居会不会出问题。”于秀莉说,后来她才知道,一个班里可能有很多转学生,“所有人面临的都是陌生的环境。”
当转学的背后是家庭如此大的投资和付出,亲子关系也难免受到影响。
刘菲菲现在仍在北京工作,奶奶在天津陪孩子上学。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半年,刘菲菲几乎没有去过天津,孩子也没法回北京。刘菲菲也考虑过全职陪读,但迫于经济压力,没有落实。当她告诉儿子,自己决定不辞职时,儿子反而挺高兴。他觉得,如果刘菲菲为自己辞职,自己又考不到理想成绩,压力会很大。不过他一个同学的父母在北京工作,因过于繁忙,很少到天津,同学的心情也很差。新冠疫情放开后,刘菲菲就每周末从北京到天津去陪孩子。
如今,刘菲菲的儿子报了两个补习班,一个数学,一个语文。补习班的时间一般是两个多小时,上完就快到睡觉时间了。她前同事的孩子报了三个补习班。4月初,刘菲菲参加了儿子学校的家长会,主题是如何在孩子低落时,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她听说天津的中小学都开展了相关主题的家长会。了解到现在很多孩子都被心理问题困扰,甚至自残,她又说:“不管怎样,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摘自《看天下》2023年第13期 孙译蔚 熊韧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