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记录奥运精神

作家文摘 2023年06月13日

  经历疫情三年的沉寂,第76届戛纳电影节日前在法国举行。导演陆川(见图)带着新作——冬奥纪录片《北京2022》到戛纳进行市场放映。

  您拍摄这一部北京2022冬奥会纪录片的初衷?

  陆川:三年前,我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这样一个项目,说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都认为我可以做,问我愿不愿意。我想了几天,有点担心,因为在考虑的时间里我看了一些以前奥运会的片子,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纯素材剪辑,没有叙事。我当时担心,观众会不会去看这个电影。

  后来,我说服了自己。我觉得如果我做的话,是不是可以像《我们诞生在中国》一样,把它拍得有故事性。我内心还是想参与这样的宏大叙事,同时冬奥对我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我就觉得该做这个事儿。

  奥运会或者冬奥会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陆川:我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我会守在电视机前去看自己喜欢的项目,比如田径、短跑、足篮排,我都很喜欢。而冬奥会恰恰是我陌生的,但2022年的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我自然就会感兴趣,也了解和欣赏了更多冬季项目。

  在这些人物中,有谁是您印象最深刻的?

  陆川:我特别想去完整地拍摄羽生结弦。虽然现在影片中也有一部分他独立的故事,但我更想拍到他的一个全貌,比如他在家中,在备赛,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在赛场上的失意,最后回到日本。如果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跟拍就很完美,但很遗憾没能做到。

  创作纪录片和剧情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陆川:剧情片要拥抱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千方百计地去把想法落实。而纪录片要放空自己,用摄影机去拥抱你面前的现实。

  我挺喜欢看现实主义的纪录片的,比较尖锐地去揭示一些社会问题或者反映弱势群体的情况。

  您对记录这次很特别的奥运会有什么感受?

  陆川:冬奥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特殊的体育文化盛事,而且因为疫情和当时特殊的环境,这届冬奥会就显得更加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用影像对它进行一种记录,可能是一个很棒的事情。

  这次到戛纳有什么期待?

  陆川:《北京2022》这个片子的海外推广和发行是从这里开始的。疫情三年,大家都没有走出来,我们希望能够从戛纳开始,逐渐地把它推到尽可能多的电影节、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让更多的国际观众可以看到。     (摘自6月9日《北京青年报》 Yuton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