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19年12月,由冯小刚(见图)执导的电影《只有芸知道》公映后,快四年的时间里,他未带来新的电影作品,就连社交媒体都甚少更新。
终于,在今年3月2日,由他主演的电影《忠犬八公》宣布在当月上映,他转发了这则消息,写上了四个字“好久不见”。
在表演上想“藏拙”
纵横影坛数十载,冯小刚一直在切换不同的身份。作为导演,他被外界视为善于把握市场脉搏的优质商业导演,而在电影《忠犬八公》里,他的身份变成了主演。
尽管此前已有电影《老炮儿》中威震一方的六爷,有《建国大业》里的上海滩黑社会头目杜月笙……但表演对冯小刚来说,总觉着“压力不小”,“我不是专业演员,完全是业余的。我有我的局限性,不是那种可以随意‘塑造’的演员。什么表演,我都求一个真实自然的反应。”
冯小刚说在表演上自己想“藏拙”,因为还没有老成到拥有一套坚不可摧的表演技法和观念,所以他会和导演袒露自己表演上的想法,“我希望少一点儿表演的成分,这样能遮一点儿丑。”
演员陈冲记得,《忠犬八公》第一次剧本围读时,一旁的冯小刚总是吸烟,她开玩笑地怪他怎么老抽烟。这些小细节突然让她发现跟戏里的人物关系不谋而合,片中她饰演的妻子李佳珍,也会“嫌弃”丈夫这不好那不好,这就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默契。
“沉浸”与“放空”
在电影圈打拼的这些年,冯小刚坦承,“会有兴奋的时候,会有力竭的时候,也会有疲惫迷茫的时候”。他时常想,创作的魅力就在于打破自己,打破拥有的创作习惯。
“我理想的节奏是,一年有两到三个月的拍摄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此,再做一两个月的后期,也就是有五个月的奋斗期,剩下的时间可以轻松地、悠闲地生活,这是特别理想的。”冯小刚说。
忙碌的工作与向往的生活究竟如何平衡,冯小刚这些年也试着寻找,给自己画出“跷跷板”,一头是“沉浸”,一头是“放空”。“体力的付出,长时间起早贪黑,吃盒饭……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肯定做不到太过操劳,但完全不干了也有点没意思。”
冯小刚最近也看了几部年轻人拍的电影,正在热映的《脐带》《不止不休》,都是年轻导演的处女作,优质的程度让他觉得兴奋,也真心为“挺棒的后辈们”高兴。
冯氏喜剧再回归
冯小刚曾一举开创中国电影市场“贺岁档”的先河,电影《甲方乙方》《手机》《非诚勿扰》的上映,让他成为贺岁档的常客,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是在这个档期里看到“冯氏喜剧”。但这几年,他缺席了。
冯小刚说,这并不是有意为之,有些作品由于题材的原因,不太适合在贺岁档上映。这么多年来,好不好,难不难,冯小刚似乎早已习惯,但他依旧有创作欲望想表达,比如他今年就将拍摄《非诚勿扰3》。
“拍喜剧的感觉,我是比较怀念的。作为导演,你总是拍一个类型的东西会有审美疲劳。因此,我也希望不断做出改变,后来就拍了一些‘另外的电影’,比如《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影让我对创作保持新鲜感。”冯小刚说。
要重启《非诚勿扰》的原因,是因为冯小刚认为“市场永远是需要喜剧的”,不是说永远需要冯小刚拍的喜剧,后边那么多导演在喜剧上都有所成就。
拍电影对冯小刚来说就是一次热情投入。他明白来自外界的反馈不可避免,是想要忠于自我,还是迎合市场,他认为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标准是“内心”。“任何作品,首先要自己被感动,才可能拍出来感动到别人。”冯小刚说。 (摘自6月1日《新京报》周慧 晓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