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演出商”隆布罗索

作家文摘 2023年06月13日 ·田润民·

1965年10月,马尔罗观看演出后接见演员,并与黄镇大使等交谈

夏菊花(右一)与隆布罗索

  隆布罗索是“巴黎文学艺术社”的资方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将中国艺术团介绍到西欧、南美等多个国家,增进了我国和所访国间的友谊。他也被称为“红色演出商”。

  冷战时期架“金桥”

  1956年7月至1957年2月,由中国杂技团、重庆杂技团、上海杂技团、武汉杂技团联合组成的中国杂技艺术团共50人,访问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后,顺访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八个月时间在35个城市演出183场。这是20世纪50年代人数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中国杂技出访。当时,除了英国和我国有“代办级”外交关系外,其余国家多未和我国建交,但我国艺术团所受到的热烈欢迎程度不亚于在建交国家。

  此次我国杂技团出访西欧,是由法国演出商隆布罗索通过商演途径促成的,是20世纪50年代一次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隆布罗索热爱表演艺术,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个阵营“冷战”时期,搭建起艺术交流的“金桥”,为增进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把新中国的表演艺术介绍到欧美国家,隆布罗索和索利亚利用朝鲜战争结束、日内瓦会议召开、东西方关系缓和的时机,说服西欧有关国家给中国艺术家发放入境签证,同时又向有关艺术节、剧场推销。落实了“买家”后,隆布罗索和索利亚多次来华,同中国有关部门商谈具体事宜。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对他们的来访以及所提项目非常重视。隆布罗索来访确定了三次艺术团出访:第一个出访团由上海京剧院、上海歌舞团、红旗歌舞团以及特邀艺术家云南京剧院关肃霜组成80人综合艺术团,于1956年7月下旬至8月访问保加利亚、罗马尼亚,9月中旬参加西柏林国际戏剧节,接着到西德其他城市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最后访问民主德国(东德)。巧的是,索利亚和隆布罗索访华期间,得到西德和奥地利政府同意入境的电报,剩下的问题就是落实演出日程了。

  第二个出访团就是文章开始所提到的杂技团,8月初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然后到英国其他城市演出一个月,10月初到法国演出,为时五个星期,之后去意大利、比利时、瑞士。时年19岁的夏菊花参加了这次出访,并在国际舞台上一举成名,被誉为“顶碗皇后”。

  第三个出访团是由京剧和歌舞组成的综合艺术团,共80人,由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楚图南带队,于1956年7月下旬开始,访问南美洲的乌拉圭、阿根廷、巴西、智利,长达五个月。南美长期受美国反共宣传影响,我艺术团此次南美之行打破了这些国家对新中国的成见,播撒了友谊的种子。1980年隆布罗索访华期间,楚图南特意设宴招待了他,感谢隆布罗索当年将中国文化艺术介绍到遥远的南美洲。

  在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时期, 隆布罗索一次就将200多名中国表演艺术家送到14个国家演出(其中多个国家和我国无外交关系),人数之众、国家之多、时间之长(最长的达九个月), 打破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纪录。可以想见,在交通运输、信息传播手段落后的年代,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隆布罗索付出了多少心血。

  中法建交“第一团”

  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一个大事件,相当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反共阵营撕开了一个口子。为了给刚建交的中法关系增加热度,两国政府决定武汉杂技团于1965年赴法国演出。

  法国政府把中法建交后第一个访问法国的中国艺术团交给隆布罗索演出公司承办。隆布罗索不辱使命,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提前半年派出宣传和策划人员到武汉,拍摄节目剧照,搜集资料,以北京天坛和长城为背景,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册。在武汉杂技团到达法国之前,该公司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向全法国广泛宣传,武汉杂技团的剧照和简介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夏菊花的《顶碗》剧照尤为引人注目,而且还特意介绍这位年轻的中国杂技演员是全国人大代表。

  1965年9月30日,武汉杂技团在塞纳河对岸的夏乐宫国家大剧院拉开了首演帷幕。这一天,夏乐宫座无虚席。法国文化部部长马尔罗和四位法国政府部长以及好几位前任总理、内阁部长出席。法国报纸幽默地称:出席观看演出的政府部长们可以开一次部长会议了。

  演出以《狮子舞》开场,接着是《小武术》《双蹬技》《大跳板》《耍花坛》《地圈》等,高超的技巧、浓郁的民族风格,引发了一阵阵掌声。法国报纸不吝笔墨,写下各种赞美之词。

  首演之后,马尔罗部长举行宴会,祝贺武汉杂技团演出成功,他说:你们的演出是诗一般的技艺,是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表演,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勤劳、不怕困难的精神。看你们的表演,使人感到没有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

  在法国演出两个多月后,1965年12月,隆布罗索通过商演途径将武汉杂技团带进意大利和瑞士,杂技团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在法国。在只有50万人口的博洛尼亚,有两万人观看了武汉杂技团的演出,热情的观众把鲜花抛向舞台,场内响起“中国万岁!友谊万岁!”的欢呼声。

  以官方项目带动商演,以商演促进官方交流,这是隆布罗索演出公司在国际演艺界的优势。

  一次不同寻常的演出

  1989年10月25日至1990年1月8日,隆布罗索邀请武汉杂技团赴法国进行商业性演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演出。隆布罗索逆反华反共潮流而上,邀请武汉杂技团赴法国演出。

  当时,武汉杂技团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前半期,上座率低,明显不赚钱,甚至要亏本。隆布罗索对演员大方如故,除伙食费一分不差按时发放以外,每天后台敞开供应各种冷饮、水果,每逢休息日,还安排全团参观游览,登埃菲尔铁塔, 游览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景点。

  面对演员对上座率的担忧,隆布罗索信心满满地说:不用担心,会好起来的,我相信艺术的力量,我相信武汉杂技团一定能够重新征服巴黎!

  首演半个月后,隆布罗索度假归来。果然不出其所料,武汉杂技团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巴黎市民,排队买票和订票的观众逐日增多,上座率回升,出现了场场爆满甚至加座的景象,台阶上、走道里、乐队席周围,挤满了购买40法郎一张的加座票的观众。市长希拉克则特派副市长前来祝贺演出成功,赞扬“武汉杂技团征服了巴黎”。

  1991年底至1992年初,隆布罗索再次邀请武汉杂技团在巴黎“冬季马戏场”演出,为他从事37年的中法文化交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94年,隆布罗索去世,享年83岁。    (摘自《炎黄春秋》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