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6年,周肃清在北大学习期间,参加了李大钊和陈毅等领导的段府请愿活动,亲身经历了三一八惨案。不久与国民党左派元老李清泉(即李木庵)在北海邂逅,结成忘年交。同年8月,李清泉应何应钦之邀南下广州参加北伐,周肃清投笔从戎,随李清泉同行。
不久,被任命为上校团党代表的周肃清,参加了北伐军在闽粤边境战场第一阶段的战役,即进军闽西南,击溃闽粤边界闽军,攻占永定、松口、长汀。周肃清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异常英勇,深得官兵拥戴。
“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1926年冬,周肃清通过胡秉铎介绍,决定到广东去找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当周恩来告诉周肃清要介绍他与正好刚回到广州的蒋先云(见图)见面时,周肃清异常激动。因为他一直对蒋先云非常仰慕。
1919年蒋先云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蒋先云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了安源的工人大罢工。李立三十分欣赏蒋先云,便把他介绍给自己的胞妹李祗欣,他们喜结良缘。
1924年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招生,在1200多名考生中,蒋先云拔得头筹,是名副其实的“武状元”。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从入学开始到毕业考试,蒋先云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绩的第一名。他是与陈赓、贺衷寒并称的“黄埔三杰”之首,蒋介石、周恩来和廖仲恺都对他十分器重,称赞他是“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黄埔军校毕业后,蒋先云被蒋介石选为贴身秘书,在两次东征中,他异常英勇,屡建功勋。
与蒋介石断绝关系
周肃清早听说,1926年9月,为了攻占军阀孙传芳的巢穴南昌,北伐部队经历了最艰辛的“三进两出”的恶战。是时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庆祝开始的攻城胜利,旋即遭敌军反攻,于是蒋介石又亲自督战,但是遭到孙传芳大军突然包围,危在旦夕。蒋介石一度绝望地想自杀。此时,身为侍从秘书的蒋先云从容应敌,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层层包围圈,孤军奋战,亲自掩护,并背着蒋介石安全脱险。蒋先云在这次战斗中赢得“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战斗殊荣。而总司令与侍从秘书在炮火中安危与共、生死相依的同袍之义,也一时传为北伐军中的美谈。
蒋介石欣赏蒋先云之将才,开口闭口称之为“(蒋)老弟”,许之以装备最好的号称黄埔军的第1师师长之职,并劝蒋先云放弃共产主义。蒋先云一听蒋介石要干涉他的崇高信仰,勃然大怒。他激愤地伸手把肩章从军服上撕下来说,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你的信仰,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涉我的崇高信仰。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蒋介石,与之断绝关系。
竟成永别
经周恩来介绍,周肃清去见蒋先云,二人一见如故,推心置腹。
在交谈中,周肃清得知,由于蒋先云和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党内有些人对他持怀疑态度,所以一直未能给他分配工作。周肃清甚为不平:“凭你的将才,如果不嫌弃,欢迎你到我们第17军来。别的不说,我的团党代表位置先让你来当……”
不久,蒋先云奉命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而周肃清则回福建继续北伐。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肃清来到武汉,见到了蒋先云。此时,蒋先云奉命率部进军河南,马上出发;而周肃清正准备与萧劲光领兵西征军阀杨森。周肃清和蒋先云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相互叮嘱……
不想此一别,竟成永别。1927年5月下旬,北伐军在河南临颍与数倍于己的奉军激战。最后,当北伐军攻上临颍城头时,蒋先云身上弹伤无数,已不省人事,但口中仍是喃喃道:“同志们冲呀……”
蒋先云这颗黄埔军校最耀眼的明星还未成为真正的帅星,便于1927年5月28日陨落在临颍城头,年仅25岁。北伐军全军为之戴孝,他被追授为中将军衔。 (摘自《党史博览》2023年第5期 周凭栏 周冰洋 周太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