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潘冬舟的情报人生

作家文摘 2023年08月25日 ·秦 正·

潘冬舟译《资本论》

1988年授予潘文郁(潘冬舟)为革命烈士

  潘冬舟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因翻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三分册)成为公认的翻译家,理论家;因深入虎穴成为功勋卓著的红色卧底。

  潜伏之路

  潘冬舟,又名潘文郁、潘东周等。1925年8月入党后不久,即与伍修权等11人被派往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潘冬舟因俄语学习出色,被选为课堂翻译。1928年6月,潘冬舟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担任大会翻译,先后为周恩来、瞿秋白、苏兆征、李立三等人当翻译,展现出高超的俄语水平和翻译能力。

  回国后,潘冬舟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并担任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布尔什维克》杂志副主编,其间以“问友”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社论、时评。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是李立三的“文胆”。

  1931年7月,调任顺直省委宣传部秘书的潘冬舟在北平被捕。在原北平市委书记、已叛变投靠张学良的黎天才的劝说下,潘冬舟填写了自首书,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获得假释,不久被组织开除出党。

  脱党后的潘冬舟仍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开始潜心翻译《资本论》。1932年8月至1933年3月,潘冬舟所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三分册由东亚书局出版发行,一经面世便受到学界和社会关注。

  翻译《资本论》之余,潘冬舟还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他主编的进步刊物《北平光明报》被反动当局查封。这些活动引起北平地下党的注意,经中央批准,刚成立不久的中共北平特科吸纳潘冬舟加入,潘冬舟从此进入党的隐蔽战线。

  成功打入

  北平特科策划、派遣潘冬舟打入张学良身边的过程,许多做法可谓教科书般的范例。

  一是选人用人不拘一格。北平特科创建人吴成方多方考察后确信,潘冬舟虽自首脱党,但没有泄露党的机密,翻译《资本论》、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等行为说明,他仍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为党所用。

  二是巧用黎天才,借力打入。黎天才才干出众,张学良先是任命他为私人秘书,后又安排他担任“剿总”政训处少将副处长。黎天才则对潘冬舟的学识才智十分仰慕,一心想把他吸引到身边工作。黎天才为迎合张学良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特邀潘冬舟为张学良作详解。张学良出任豫鄂皖“剿总”副司令、代总司令后,潘冬舟被任命为黎天才任组长的“剿总”司令部机要组中校秘书。

  三是将计就计,攻心为上。潘冬舟是在黎天才的劝说下脱党的,还曾登报声明,其灰色身份成为他深入虎穴的绝佳掩护。作为《资本论》译者,潘冬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身份更是毋庸置疑,他以张学良的“资本论老师”出现在众人面前,就不足为怪了。

  情报贡献

  周恩来评价潘冬舟“有重大贡献而牺牲”。潘冬舟在短暂的潜伏生涯中,作出三方面贡献:

  一是对张学良的思想转变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张学良努力研究马列主义,重点研读《资本论》。潘冬舟讲得用心,张学良学得认真。随着对马列主义的不断了解,张学良对红军和共产党的认识日趋正面。

  二是潘冬舟利用其机要秘书之便,获取大量豫鄂皖“剿总”所属部队参与“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情报,经北平特科单线联络人杨青林转报中央和苏区,为粉碎敌人“围剿”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潘冬舟通过黎天才搞到了北平特科索要的一些被捕中共党员的卷宗,说服黎天才出面协调,释放了中共北方局军委成员许权中等“要犯”。

  暴露牺牲

  第五次“围剿”开始后,北平特科派杨青林前往武汉,向潘冬舟索要敌兵力部署详细情况。潘冬舟将情报带回家中,与妻子连夜誊抄,直到黎明也未能将全部文件誊抄完毕,而杨青林又必须当日返回北平。情急之下,潘冬舟将来不及誊抄的文件原件,一股脑儿地全部交给杨青林带走,其中包括一份含有豫鄂皖“剿总”团以上部队指挥序列与兵力部署的绝密文件。这份文件只发至“剿总”各长官及各厅、处、组。潘冬舟交给杨青林的,是发至机要组的那份,由他专人专管。

  杨青林回到北平后不久,国民党北平宪兵破获北平特科,搜出大量机密文件,其中就有潘冬舟交给杨青林的那份绝密情报原件。敌人顺藤摸瓜,倒查出这份绝密文件系潘冬舟专人专管。张学良虽多次向蒋介石求情,无奈证据确凿,潘冬舟最终被蒋介石强令杀害。

  1935年春,潘冬舟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29岁。晚年的张学良仍念念不忘潘冬舟:“就因为他是共产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就非杀不可,甚至连我出面保了几次,都遭到(蒋介石)拒绝,最后还是被杀害了。”他伤心地说,杀朋友是最不应该的,也是最难过的。

  1949年武汉解放后,周恩来曾亲自发电,指示一定要找到潘冬舟的家属,作为烈属优待。1988年,潘冬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摘自《炎黄春秋》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