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各界名人在书局里持有股份是司空见惯的。这既是商务增加资本的途径,更是联络并借力知识界文化人的有效方法之一。
190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向社会招股,主要面向社会名流,郑孝胥便在此时入股商务。1909年,商务印书馆召开第一届董事会,共有七名人员,张元济、郑孝胥以最高票当选,创始人鲍威昌、夏瑞芳以及高梦旦等亦在其中。1912年,郑孝胥出任商务董事长,1913年10月辞办馆事,只任董事。
股票最多的可能是严复。严复是商务早期的股东,1903年可能就有内部股份,他比其他人更早拥有商务股份,是因为他是早期商务最重要的作者,以版税转为股本,在1910年就有27400元(包括升股和增股),共占当时商务印书馆总股本的3.48%。一度是商务最大的股东。他晚年主要靠商务印书馆的股息生活。
商务曾长期以馆外编辑的名义给予胡适月资,胡适也是商务的股东之一。他曾经想要向商务预支稿酬,张元济有一封信给他说:“查现时版税尚无余款,已为预支,即拨付股款,兹呈上第四五五号收据一纸,敬祈察收。股票尚未缮成,需一、二月后将所增新股同时发给,届时当另有通告也。”胡适的股票为多少,何时配置,尚待考查,大致是20年代初期获得商务股票。他在商务的股票是长期的。1932年5月2日他在致徐新六的信中谈到用商务的股票做质押:“我在贵行有两批押款,一批是用商务股票二十股作保证……其余用商务股票作保证之款,乞代展限一期何如?”商务的股票既然能够作为质押,说明它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还有蔡元培等,都是商务的股东。 (摘自3月6日《中华读书报》 王建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