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风景区
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
今年2月13日,网名为“一杯梁白开”的大学生春节期间在家乡天水吃麻辣烫时,随意拍了一段7秒钟的视频,没想到让“天水麻辣烫”暴得大名。
嬴姓人在这里为周养马
天水是一座拥有8千年历史的古城,传说“人文初祖”伏羲生于成纪(今属天水),黄帝生于上邽轩辕谷(今属天水)。商灭夏时,本是东夷一支的、生活在今山东的嬴姓人入关中。
周人崛起后,商王以驱逐戎狄为名,将嬴姓人安插到周人旁边,但周人最终灭掉了商,嬴姓人也被剥夺了姓氏。嬴姓人参与了西周初期的武庚叛乱,其中17个嬴姓国被周公所灭。剩下的嬴姓人西走,跑到犬丘(今属天水)。
在犬丘,嬴姓人为周朝养马,得周王信任,重获姓嬴的权利。周孝王特别信任非子,但非子不是嫡子,不能接父亲大骆的班,周孝王遂“分土为附庸”。非子这个小“附庸”即后来的秦。
李广家族出身天水
汉代天水人才爆炸,最著名的是李广家族。李广骁勇善战,但汉文帝慑于匈奴强大,以防守为主,汉文帝曾说:“惜乎!子生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刘邦)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武帝时主动出击,但李广已老,迷路失期,不堪受辱而自杀。他的儿子李敢知卫青刁难,将其殴伤。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衔恨,竟在皇家围猎时,一箭射死李敢。李广的堂弟李蔡积功任相,后因罪自杀。李广的孙子李陵因后援不至,苦战被俘,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杀了他的母亲、妻子。
李家之外,名将赵充国、段会宗也都是天水人。赵充国屡立战功,绘像未央宫麒麟阁,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段会宗则稳定了西域局势。
“得天水者得天下”
三国时,天水成蜀魏争夺焦点,俨然“得天水者得天下”。“五出祁山”“失街亭”,都在天水界内。
诸葛亮北伐将大本营设在祁山堡,因祁山自古富庶,可就地征粮,减少后勤负担,即诸葛亮所说:“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丘墟,信为殷矣。”街亭也在天水境内,此地山势险要,“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
曹魏军中,名将庞德是天水人,他本是马超部将,后投曹操,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擒获,至死不降,天水境内有庞德墓。
李白自称天水人
魏晋南北朝时,前秦皇帝苻坚即天水人。前秦名臣权翼、吕湿奴是天水人;后秦名臣尹纬、赵迁,也是天水人;北魏时,名臣杨机等,仍是天水人;西魏名将李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还是天水人……唐朝帝王皆天水后裔。
自后秦起,历代在天水麦积山石窟雕凿佛像,成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称为“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唐玄奘西天取经,曾过天水,《西游记》中三江口老龟驮师徒过河,归来时,唐僧忘了此前承诺,老龟怒将经书和师徒甩到水中,就发生在天水。
从史料看,李白未到过天水,但他自称: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李白的叔父李阳冰也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天水)人。”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因长安饥荒,诗圣杜甫到甘肃天水投奔侄子杜佐,客居3个多月,共写下117首诗。天水也有杜甫草堂。
宋代伏羲祭祀渐盛
南宋时,天水是对金作战的主战场之一,吴玠、吴璘多次在天水的仙人关痛击金军。“中兴四将”中,张俊是天水人,刘琦的父亲刘仲武被《宋史》记为天水人。张俊与岳飞不睦,与奸相秦桧勾结,但张俊屡次打败金军。
宋代后,天水伏羲祭祀日渐兴盛。秦宣公时,已有祭祀伏羲的习俗。秦人原本只祭少昊(白帝),以示出自东夷,后加上太昊(青帝)。秦国强大后,始祭诸方天神,以抢夺代言权,但以少昊、太昊为尊。汉代多言伏羲而少言太昊;唐代时,“三皇说”渐定型,太昊伏羲成三皇之首;宋代时,太昊与伏羲合一;宋以后,伏羲庙增多,少有人知太昊;到了元代,形成了完整的祭祀程序,伏羲成百王之首。
唐代法定祭三皇的时间是一年两次,春祭三月三日,秋祭九月九日,但民间自行其是,称伏羲的生日是正月十六日,去世时间是七月十九日,天水皆以此时祭祀。
天水允文允武
元以后,天水大儒越来越多,如明代门克新,敢直言,深得朱元璋信任,“公起儒学,登台辅,得潜在一时之遇”。再如大学者胡缵宗,被赞为“经济弘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汉,著作传于后世”。
清代名臣宋琬、巩建丰、王权等都以为官清正、学养深厚著称,王权一门竟出6举人。任其昌、安维峻、张世英、马元章等被称为“一代宗师”,他们都是天水人。
从汉代到宋代,天水人多武将,武将后代中,好文者颇多,共同构成天水允文允武的传统。 (摘自3月27日《北京晚报》 蔡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