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美食

作家文摘 2024年04月02日

  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批判和嘲讽科举弊端、礼教虚伪、吏治腐败的同时,也多元素地向我们展示了清朝时期滁河两岸、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

  正如《红楼梦》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与饮食文化有关,《儒林外史》里提到的珍馐美食有200多道。从零嘴小吃的瓜子、红枣,到小菜类的豆腐乳、萝卜干;从冷碟类的干鹿肉、卤牛肉,到热蒸的香肠、咸鸡、浓汤鱼头。这些美食生动展现了当时滁河两岸、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

  《儒林外史》中多饮宴,56回篇章,涉及肉食酒茶的有36回之多。蒸菜是淮扬地区最常见的烹饪手法,将“蒸”带入厨房,创造了海量的蒸制菜肴,能保持食材的完整形状和最本真的味道。《儒林外史》大量出现过各类蒸菜。“荷香六珍”(见图)是以香肠、咸鸡、板鸭、咸鹅、腊猪头、火腿等食材用干荷叶包扎,上笼蒸熟而成,清香四溢,食之齿颊留香。

  “富贵有鱼”这道菜见诸《儒林外史》第27回,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后都要到厨房做饭,首道菜必定是鱼,寓意“富贵有余”。这道菜选用碧云湖胖鱼头,副料为鱼圆、高汤、板鸭少许,烧沸后再以文火炖40分钟至鱼圆飘起即可。特点是汤汁浓稠奶白,鱼肉质地爽滑。

  除腌腊外,风干、糟醉等古老手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滁州地区农家有风鸡、风鹅的食材存贮方法,“儒林宴”里的“胡屠户风蹄”便属于这一系列。

  无酒不成席。吴敬梓出身富贵,家中曾广有田产,然落拓不羁,诗酒娱情自不可少。《儒林外史》中写酒,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初到南京,与娘子挑了酒席上清凉山,将肴馔摆在亭子上,拿出赤金杯子,趁着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少卿大醉之后,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惹得看客目眩神迷,不敢仰视。杜少卿形象有吴敬梓的影子,此间也可看出吴敬梓的性情。   (摘自2月20日《金陵晚报》 陈燕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