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爱的严老头

作家文摘 2024年04月02日 ·李初建 ·

  我20岁进中央乐团学员班,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严良堃(见图)的指挥棒下“讨生活”,被他引领、管理、教导,也被他感动。当年,不知是谁先叫起的,严老一直就被班里同学称作“老头”,却从未有些许的违和感,因为他对年轻人永远是最宽容、最爱护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乐团赴外地演出是要自己带铺盖卷的,演出之后就睡在后台或舞台。那时候严老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但他也是自己背着铺盖卷,与我们同吃同住同演出。严老付出的劳动无疑是最大的,演出结束时总会看到他一身大汗,连衬衫都湿透了。

  严老这辈子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黄河大合唱》。他14岁就参加了抗敌剧团,曾经随冼星海学习指挥。他从1940年开始指挥《黄河大合唱》,70年来近千场演出,他对每个音符、每句歌词都烂熟于心。严老热爱这部作品,他整个音乐生涯可以说是在《黄河大合唱》中走过的。这部歌颂英雄的中国人民和民族精神的不朽作品,从它诞生起就一直培育、滋养和鼓舞着严老,他把所有的情感都献给了《黄河大合唱》,为它付出的努力和劳动也最多。严老的情感、智慧、心血、汗水奠定了《黄河大合唱》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严老对艺术的严肃和严谨,还表现在台下。每次排练前,他总要让担任独唱、领唱、朗诵的演员去他家,他要把演唱和乐队的关系一一交代清楚,尤其是要把进、出的地方弄明白。

  严老爱憎分明,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喜欢任何人恭维他。他谦和,有时却很骄傲;他严谨,有时却也随意;他平时就像个普通的老头,但有时他却有着很强的身份感。1985年我们去香港首次演出《黄河大合唱》大获成功,赞助方霍英东先生在宴请乐团时,老头的身份感上来了,越是劝他吃啥他越不吃。老头心说:你是大老板,我也是大指挥!

  后来在合唱团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头跟我聊天,他说有点后悔,当年霍英东非常诚恳地问严老,如果有啥困难他可以支持。可能当时老头有很强的自尊心,他说:我们什么困难都没有!谁知道后来在文艺体制改革中,合唱团被改成了附属合唱团,老人家很生气。他说,要是当年有笔钱创立合唱发展基金就好了!

  他就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

  (摘自3月19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