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出场了。秧歌礼貌而又镇定地敲开了特岗教师面试的大门。经过考官允许后,秧歌亮相了。她的面前有七位苛刻挑剔的考官,三男四女。
那是一个怎样的亮相啊!只见秧歌一身戏装,上绿下红,头包英雄巾,左手霸王鞭,右手响竹板,昂首挺胸,唱一声“6号考生来也——”然后一挑眉毛,一个虎步,就稳稳地立在了答题桌前。
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响起,考场上起了不小的动静。主考官打量了秧歌半天,才轻轻地发问,你这是什么扮相?
秧歌用浑厚的男声说,这是河北南皮落子的扮相,是武落子,因为表演热烈健壮、欢快豪爽,所以也叫大风秧歌,表演大风秧歌的过程,叫跑落子。
秧歌说着,嘴里就敲出了悠扬激烈的鼓点,随之竹板打起,鞭子舞起,唱腔响起:
竹板响,锣鼓敲,跑起那落子闹元宵……
好,主考官被秧歌点燃的目光逐渐收回了,他抽出考题,严肃地说,6号考生,下面我们进行答题环节。第一题,请问: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当特岗教师寂寞、清苦、劳累,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
秧歌的眼神柔和下来,那柔和的眼神从考场飘向了窗外,飘向了家乡。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我做教师的父亲。他老了,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我们那个村子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大学生教师。我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后来考上了师范转了公,回到原先任教的小学任校长。除了上师范的那两年,他没有离开过学校。三十岁那年,他的儿子不慎掉进了学校附近的臭水沟,再也没爬上来。可就在那天晚上,他照样去做家访,说服辍学的孩子来复读。他的妻子因脑梗三次住院,出院后妻子的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仍然是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他家境并不宽裕,可他却捐助了五个贫困生,我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那个在他独生子死去的当晚被他说服重新复读的孩子。考上高中那年,我认他做了父亲……
第二个问题,主考官说,你的大学为什么选择音乐专业?
秧歌的声音变得欢快流畅,这还是因为我做教师的父亲。他是个音乐迷。他最迷的就是我们家乡的南皮落子。落子的鼓点一起,他就兴奋,就坐不住了。我们南皮落子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人民期待丰收,盼望美好生活,载歌载舞就有了这个落子。逢年过节,婚姻喜庆,村里人就跑起落子。落子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个象征。后来时代变了,一切向钱看了,落子受了冷落。虽然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跑落子的人们都老了,跑不动了。年轻人都到村外去跑经济跑业务跑花花世界去了。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己出钱买来鼓钹镲,买来戏服道具,在学校办起了落子培训班,请来跑落子的老师傅来教学生。可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不干了,纷纷找到学校对父亲兴师问罪。他们说,你平时教孩子们《三字经》《弟子规》的,我们也认了,现在又教什么跑落子,真是不务正业,孩子们还要考大学啊。父亲笑笑,没理会他们,培训班照办不误。家长们就把他告到了县教育局。那一段时间里,在黄昏,在学校的操场上,只有我一个学生。父亲大声对老师傅说,教,一个也要教下去,让祖宗留下的宝贝失了传,我们就是罪人啊!
主考官沉默了一会儿,他看了其他考官一眼,发现他们眼里都有了亮闪闪的东西。他喉头有些哽咽,继续发问,第三个问题,假如你面试成功,你如何当好一个乡村音乐教师?
秧歌环顾四周,逐一与七名考官目光交流。考官们柔和温婉的神态让秧歌有了自信。秧歌走到了试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了清秀隽丽的板书——弘扬乡村文化,传承南皮落子。然后转过身来,我假如面试成功,我要到我父亲教书的学校教音乐。在正常的教学工作完成后,我要搜集、挖掘、整理好落子这个曲种,把落子培训班继续办起来。我还要为南皮落子著书立说,为传承、发展、革新南皮落子奉献一生。回答完毕!
屋里沉静了片刻。沉静之后,是竹板一样清脆急骤的掌声。
主考官大声宣布,6号考生面试完毕,请退场!
秧歌退后一步,又右跨一步,将整个身子重又展现在考官们面前。只见秧歌卸掉行头和化妆,一头缎子一样的黑发便倾斜在了肩上,倾斜在了考官们的面前。哦,原来是个女孩子!
就在考官们惊诧地交换眼神的时候,秧歌一扭身,笑着唱着舞着跑出了考场: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腰中……
下午,结果张贴在考场门口,秧歌面试第一。
(原载《飞天》2024年第1期,有删节;原刊责编:赵剑云)
协办单位:广东省小小说学会、河南省小小说学会、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东北小小说创作基地、北京键川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