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由尚主任驾车,向家明亲自出面,去市郊的监狱接王建民回家。一路上,狱警和王建民坐在轿车的后排座。狱警身穿警服,全副武装。王建民身穿狱服,剃着光头。已经在监狱服刑多年的王建民,禁不住透过车窗往外看。当车来到高远村时,他越看越陌生,越看越惊恐,禁不住问:你们这是要把我带到哪里去哟?
向家明说:这就是高远村。
王建民说:不会吧,我怎么一点儿都不认识了呢!等你回到家就认识了,等你见到你的母亲,就认识了。
王建民回到家里,见到久别的老母亲和已经上学的女儿,并看到村里在原址为他们家翻盖的新房,才敢确认,他确实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高远村,回到了曾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家。
三个小时的探亲时间很快过去,依依不舍的王建民,跪在门前院坝的地上向老母亲磕头告别时,心中大恸,长跪不起,号啕失声。
王建民的痛哭,引得村里的不少乡亲前来围观,人们不禁有些唏嘘。
这时,在市检察院当过检察员和公诉人的向家明,却显得异常冷静,她对王建民说:起来吧,不要哭了。趁乡亲们在这里,你现身说法,跟大家说几句吧。王建民这才站起来,用手掌擦擦眼泪说:我是犯过法的人,请大家一定要接受我的教训。不管到什么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千万不要走歪门邪道。我回去后,一定好好改造,争取减刑多一些,尽早回归社会,报答村里对我的关心。
第二十八章
2019年9月下旬,也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前夕,向家明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省里通知她到北京去领奖。之前,向家明几乎每年都得奖,已得过多种奖项。那些奖,有镇里的奖、区里的奖、市里的奖,也有省里的奖,多得她都数不清了。不管哪个级别的奖,她都视为是对她的激励、对她的鞭策,她都很重视,把获奖证书一一收藏起来。而这一次,她获得的是全国性的奖励,得到的荣誉,是国家级的荣誉,对她来说这是第一次。这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所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不多,冠以“贡献奖”称号的,一共才二十六人。向家明所在的省,全省只有她一人。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单单为了赢得荣誉,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旦荣誉来了,谁能不高兴呢!接到通知后,向家明难免有些高兴,也有些激动。在人前,她悄悄对自己说:不要激动,不要激动,荣誉是大家的。但在无人处,她还是手捂胸口,心说:哎呀,我的妈吔,我可是有点激动啊!
平静下来,向家明反复琢磨“贡献”二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贡献”这两个字。在写作文的时候,好像她也多次使用过“贡献”这个词。用“贡献”造句,她造的是:长大了,要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为别人做贡献。要贡献青春,贡献热血,贡献智慧,贡献力量。可是,她觉得“贡献”这个词有点大,作为表态性的语言,在嘴上说说可以,在文章中写写可以,她并没有真正把贡献和自己联系起来,不知道自己会贡献点什么。没想到,国家在表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在设立奋进奖、创新奖的同时,还设立了贡献奖,“贡献”作为荣誉称号,真的与她向家明的名字联系了起来。如果贡献奖是一个花冠的话,花冠真的戴到了她头上。回想想,她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三年多来,她在远离城市的高远村日夜操劳,且不说作了多少难,受了多少委屈,流了多少眼泪,还两次生重病,一次冰路遇险,差点把命丢在高远村,也算付出了一些牺牲,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吧。
坐飞机去北京的头天晚上,向家明特地去看望爸妈,问两位老人家,希望女儿从北京给他们带回点什么。爸爸说的是,什么都不要往回带,只代他到天安门广场看看升国旗仪式就可以了。妈妈也说:什么吃的穿的都不要往家带,把获奖证书拿回来给妈看看,妈比什么都高兴。妈妈嘱咐说:你回来的时候,一定要把获奖证书放好,别让小偷给你偷走。
向家明笑了,说:现在的小偷,都是偷钱、偷手机、偷电脑,没有偷获奖证书的。
那可不一定,贼不空手,见什么偷什么。
放心吧,妈,我一定会把证书带回来给您看。
妈妈正坐在客厅的长沙发上看电视连续剧,剧里讲的是北京正阳门下儿女情长的故事。向家明在妈妈身旁坐下,妈妈拿起遥控器,把电视关掉了。
您怎么不看了?
你一去恐怕得好几天,咱娘儿俩说会儿话吧。叫我看,你就是妈的连续剧。妈把你从小看到大,从小学看到中学,从学校毕业看到参加工作,从城里看到乡下,老也看不够。
老妈可真逗,我什么时候变成您眼里的连续剧了。您是不是看连续剧看多了,看谁都成了连续剧里的人物?
妈说得不对吗,你做的事一个连着一个,等于一集连着一集,不是连续剧是什么?别看妈不识字,我把连续剧看多了,也看出了一点门道。庄稼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电视剧也都是从人间的生活里拍出来的。把庄稼集中种在一起,该补苗的补苗儿,该间苗儿的间苗儿,该除草时除草,该灭虫时灭虫,从发芽儿到长叶儿,从开花儿到结果儿,不就成了连续剧嘛!可惜没人把你的事儿拍成连续剧,要是拍成电视连续剧的话,我看比别的连续剧一点儿都不差。
老妈越说越没边儿,我做的那一点工作,哪里值得拍什么电视连续剧,用手机拍一段视频,自己看看还差不多。
人都是从小看大,你这孩子,我从小就看你要强,有志气,觉得你将来一定有出息。看看,妈把你看准了吧!
(选载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