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西汉的普及有一个强大的关联因素,即汉王朝与匈奴长期战争带来的西北边关大规模驻军及大规模的官营养马。隋唐学者颜师古引《汉官仪》所载,位于北方与西方的36所马场官马有30万匹之多,由此可见西汉养马的盛况。
马的食量很大,史料记载,“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也就是说一匹马一个月的食物消耗量相当于一个士兵一年的食物消耗量。马的饲料可分为谷物饲料和草料,然而在寒冷恶劣的时节缺乏新鲜牧草,且由于草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因此作为牧草的茭草以及苜蓿均价格不菲。综合考虑来看,使用谷物饲料来补充草料喂马是十分合理的。由于西汉麦作推广种植情况较好,麦能更为便利地获取,因此便成为军马极为重要的谷物饲料来源。
西汉时期,麦尤其是小麦的推广区域并不限于西北边关地区。西汉是举全国之力在抗击匈奴与经营西域,由此也就必然以全国的供应支撑西北边关地区耗费庞大的马政粮草供应,从而更加促进了小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普及。
东汉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北的军事对抗减弱,马政衰落,小麦更多地被制作为面食出现在民间,从而完成了从军需物资到民间面食的转变。我国逐渐形成南稻北麦的格局。 (摘自《文史博览》2024年7月上 徐定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