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爱吃外婆烧的一道菜——菜籽油炒粗粒盐。
大约是炎夏酷暑时节,干旱少雨,菜园里再也长不出蔬菜,也可能年幼的我不爱吃咸菜之故,外婆不晓得从哪里得来的灵感,自创了这道菜。盛一碗粥,舀半小勺油炒盐,拌匀,吃起来,既香且咸。香是浓郁的香,咸是微咸。
我站在灶台边看外婆做这道菜,唾液直咽。她将大铁锅烧至起烟,倒入小半碗菜籽油,改成小火慢慢熬,直至油里的腥气飞尽,盐加进去翻炒。渐渐地,香味出。那种香味,至今仍可辨别,是出尘的香气,任何蔬菜也达不到的至香,再放进热粥里拌一拌,则更加香浓了。
一碗拌有油炒盐的粥端在手上,颜色异常好看,黄澄澄的,浮了油星子——滋味无尽的童年。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每年收的油菜籽打出的油,何尝够吃一年呢?外婆平时炒菜,总搁得少,偶尔溢出一两滴至瓶外,她慌忙拿食指揩一揩,抹在发上,一点都舍不得浪费。对于我,她一贯舍得,每次倒许多油炒成小半碗粗盐粒,给我佐粥。只我一人可以吃这道大菜,舅舅、小姨差不多都是就着咸菜喝粥。
那些年,外婆刷牙,都是在牙刷上抹一点盐。哪曾舍得用牙膏呢?她用纱布蘸水在我嘴里来回洗洗,算是刷过牙了。这样简陋的日子,也过下来了。
品“盐”之本义,在器皿中煮卤,天生者卤,煮成者盐。《说文》上有“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一句,非常诗意。据考证,中国人开始煮盐,当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之间。历史上系统开凿炼制井盐,是在战国时期。《汉书》记载: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汉武帝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
时代不同了,过去是油盐短缺,想法子省着吃;现在油盐过剩,什么病都出来——人类也够苦的。任何时候,都得学会自律、克制。
近年,我的味蕾出了一点问题——尝不出咸淡。有时,一锅好汤放多了盐,自己却尝不出咸来,孩子喝着说,齁咸齁咸。炒菜,亦如是,越尝越不咸,直至放多了盐。曾也恐慌过,怎么味蕾忽然变得迟钝了呢?如今,无论炒菜,还是做汤,都让孩子先尝,他说行了就行了,而我喝在嘴里,简直是白水,就忍住,大不了边喝汤边夹点咸菜吃,顺便也把一碗汤喝下去。
妈妈也是这个毛病。年轻的时候,如把菜烧得过咸,但凡你埋怨,她则说:“咸了,少吃,谁叫你把菜当饭吃?”我们义愤填膺,她照样不理。简直恨死。
如今,终于理解她些。这一切都归于她味蕾的退化——她压根品尝不出咸的浓淡程度了。我们觉得咸的菜,她的味蕾却品尝不出。有一年,她来我家。知道她烧菜一贯咸,便不让她下厨,由我掌勺。三菜一汤上桌,她悄悄拿一只碗,把她那一份菜搛出来,重新放锅里,加盐,再炒下……我们感到无奈,又劝不住,只好随她去了。她有高血压,人人劝,盐食多了,对身体不好。她也苦恼:“我吃你们炒的菜这么淡,连饭都吞不下去的啊!”有一年,她居妹妹家,后来我去北京,她同样向我抱怨:“唉,你妹妹家保姆烧的菜太淡,我每顿都吃不饱……”
她回到弟弟家,一日三餐,都由她掌勺,无论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皆好得很。
是近年发现自己的味蕾对盐的敏感度退化的,慢慢对她有了同理心。
刚开始,有几次用餐时,孩子说:“菜好咸啊。”我尝,竟然尝不出所以然。后来每次用餐,都问家人菜咸不咸,如果不咸,下次就继续这样的盐量,久而久之,凭手感,也能把菜烧得正常。只是,炒菜时,再也不尝了,因为尝不出咸味。每次煲好汤,放一点点盐,等孩子放学回来定夺。他若说淡了,再加点。
近年,终于跟妈妈一样,吃饭时,总感觉菜好淡,吃着吃着便没了胃口,总要搭一点咸菜,才能将大半碗饭吞下去。或者超市里的榨菜,或者自己从菜市老人那里买来的雪里蕻之类,吃饭中途,搛一点点,只有这种大剂量的咸,才能刺激我将剩下的饭悉数吃尽。喝汤更是如此,中途不吃点咸菜,觉得根本是在喝一碗白水,一点咸味都吃不出来了。
不会有“五味尽失”的那一天吧?只有烟酒过度之人才会有这样的毛病,我这么节制的人,怎么也摊上了呢?难道是家族的遗传?
渐渐地,胃口越来越淡,越来越淡,一天一天地过日子,也不觉得缺少什么。
有时,晕车厉害,又吐不出,只要搞点盐水喝喝,人立马舒服多了。盐水是可以抑制反胃的吧?有一年,舅舅坐车来小城,晕车晕得脸色煞白,我急忙端半碗盐水给他喝。他喝下去后,感到惊奇,怎么一碗淡盐水就能令心里不难受了?
苦辣酸甜咸,这五味中,最贪恋苦和咸,其他三味,可有可无。假如每个人非要舍弃四味,只能留下一味的话,我还是选择咸。倘若我们的一日三餐里没有了咸,那日子无法继续下去了。
这一味咸,才是人生之根本,没有了它,人类只能退化至茹毛饮血的年代。
有时,给孩子煎三文鱼,临起锅前,撒几粒盐,再佐以醋、麻油。孩子吃时,总赞美:“这样的味道好像螃蟹哦。”若没有那几粒盐的激发,它仍旧是三文鱼的味道而已,哪来的螃蟹之味呢?
偶尔,在电视里看见骆驼舔盐吃的画面,温馨、感动——骆驼一边舔盐,一边看着你,眼神无比温柔,是化坚冰如水滴的柔情,它哪里是在吃盐啊,分明是深陷于一场秘而不宣的恋情……还见过马在盐碱地里舔盐吃的场景,它们尽心尽力,一粒盐都舍不得浪费掉,无比珍惜地吃下去,从此有了力气长途跋涉,简直走一辈子的路永不停歇也不累。
盐,是这个世上,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 (摘自《我买菜去了》,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