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该有多难

作家文摘 2025年02月25日

  《家事大吉》 刘燕吉著 花城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

  这是一本始自20世纪初的家事,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人历时近一个世纪的故事。不仅是家事,也是百年历史的缩影。刘燕吉与黄伯璿这一代人的经历,是普通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所遇,是一部感人的民间历史后视镜。

  

  黄伯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供给制改为工资制后,每月都会给母亲一点钱,由几块、十几块到二三十块。母亲收入多了,往外出的少了,渐渐多了些积蓄。解放后开会啊运动啊什么的太多,她不适应,就萌生了辞职的想法。最先和儿子商量,这个儿子对这些事从来不过脑子,说妈妈想辞就辞吧!

  姐姐们认为妈妈上下班很辛苦也都赞成,最热心的三姐夫江汉生说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会照顾的。这样,母亲从银行离职,拿到一笔退职费(好像还不少,当时曾想过买下东安福胡同七号院的房子)。

  婆婆回家过起了悠闲自在的生活。谁知没过多久国家出台了退休制度,可把老太太后悔坏了,我嫁到这个家后还在念叨呢!再挺几个月就可以按月拿退休金了。特别是看到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又都在干校,分居两地日子过得紧巴,她总说要有退休金就好了,可以少要或不要你们的钱了。我说你不是还提前悠闲了几个月吗?天下哪有卖后悔药的。这些话伯璿还有姐姐姐夫们不知对她说过多少遍了。可能这是要强的婆婆一生中做过的最后悔的事吧。

  伯璿上大学后家中就没有保姆了,所有的家务事都是婆婆一个人担着。在那个年代做一个家中没有男人的家庭主妇可不是轻松的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得来都不容易。

  就拿喝茶的水来说,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院里没有自来水管,家家有个水缸。婆婆的水缸超大,直径大约有一米左右。有劳力的人家都到什么甜水井、苦水井的地方去担水,没劳力的人家就花钱请人送水。送水的车是独轮的,轮的两边各安有一个木架子,架子上放个大桶装水。送水的师傅很辛苦,一个宽宽的带子套在脖子上,带子两端固定在两个车把上,一路走来那车轱辘一扭一歪的,还吱吱呀呀地唱着歌,地上点点水滴有的是桶里洒出来的,也有师傅脸上掉下来的。水有人送了,但那缸隔个十天半月的就得刷一刷吧,比缸高不了多少的婆婆是怎么刷的呢?

  后来院子里安了自来水管,送水的师傅和水车就都失业了。全院就一个水管,夏天随接随用,用水高峰都要排队接水。冬天就太可怕了,上午11点左右开水,下午3点左右关水。开关水是用铁钩子把水井盖钩到一边,人跳到井里把阀门扭开,没点力气还真不行。在这段时间内,院里人们排着队,用水桶接满水拎着倒入自家的水缸中。

  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水管周围都是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大家用炉灰洒在冰上防滑,但是越垫越高,人都站不住了,只能用镐头把冰铲掉……这些体力活都是各家各户轮流干的。据说婆婆在60多岁比较年轻的时候还真干过,干不动了就偷偷塞点钱给院里的半大小子帮忙干一下。搞林业的儿子伯璿总是出差,平时又住在林科院集体宿舍里,周末才回来,完全指不上他。老太太该有多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