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冰心

作家文摘 2025年02月25日 ·吴 青·

  全家福,冰心怀抱着吴青

  1923年,排演《青鸟》,右为冰心

  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是当时的司徒雷登校长提出来的,对我的妈妈冰心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觉得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她的责任、担当;付出了服务,她感到极大的快乐和幸福。

  母亲在燕大女校

  1920年的北方,数百年未有的大旱降临到了北方五省,把1555万灾民推进饥饿和死亡的深渊。燕京大学的学生得知后,马上行动起来募捐。当年十月上旬,燕京大学女校青年会理事部决定,和男校青年会携手同行,组织一个文艺募捐会,演剧救灾。妈妈被选为女校新剧委办主任。

  女校新剧委办决定演《青鸟》。妈妈立即把六幕梦幻剧译成汉语。她请陈克俊演主角,自己担任一个小角色,花了许多时间排练,当年11月27日在北京米市大街青年会公演。演出非常成功,得到新闻媒体广泛传播,首场演出为灾民募集了1200多元,在当年是一笔大数目。

  燕大女校学生听说,许多灾民的女孩子被卖到上海、天津等地,她们认为这是不人道、违反人权的行为。她们决定在北平城以外受灾严重的地方设立一个“幼女赈济所”。经过这次赈灾,燕京大学女校学生们认为,“要完全救一个人,不但要救她/他的肉体,还要救她/他的灵魂,帮助他们的道德,还要增进知识。”于是她们派专人教灾区幼女做各种手工,还教她们读书识字。

  燕大女校的学生还创办了“半日学校”,招收失学的贫民子弟,妈妈担任国文课老师。接着燕大女校又准备创办一所“注音字母学校”,招收成年不识字的妇女,妈妈又被派当校长。注音字母学校的授课效果很好,1920年毕业的一班学生从直属山西教育会领来了文凭。这批毕业生后来大都成了北方各注音字母学校的老师。

  妈妈看到自己常年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由衷地感到高兴和快乐。

  在云南义务教学

  我父亲吴文藻于1929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33年担任燕大社会学系主任。1936年爸爸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科研基金,可以出国考察一年。这一年爸爸妈妈先去了美国,代表燕京大学参加祝贺哈佛大学成立三百周年的庆祝活动,后去了欧洲许多国家,走访了许多国际上有名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大师们。

  他们在1936年6月底回到了北平,7月7日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1938年暑假我快8个月时,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云南昆明的呈贡县。

  搬到呈贡不久,呈贡简易师范学校的校长为了提高学校声誉,特意聘请妈妈担任学校老师,但是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工资待遇很低。对此妈妈完全理解,她说,“我到学校义务教课,不要任何报酬。”妈妈想到的是责任,是服务。当时的呈贡简易师范学校只招男生,不招女生,妈妈说北平的学校早已经开禁了。这样呈贡简易师范学校才第一次招收了女生。妈妈还为这所学校写了校歌歌词。

  在日本倡导自办小学

  服务精神一直和妈妈同在。1945年日本投降,战胜国中美英苏四个国家决定在日本东京成立盟国委员会,每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商量如何治理战败后的日本。

  1946年,爸爸应清华同学朱世明邀请,决定到日本的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政治组任组长,且出席每周三的盟国委员会会议。爸爸妈妈不知道这次会在日本待多久,决定送哥哥吴平和姐姐吴冰到北平跟大舅母杨建华住。我还不满九岁,他们决定带我去东京。

  1946年11月9日,爸爸妈妈带我从上海坐飞机去了东京。进入1947年,妈妈发现中国驻日代表团有十多个孩子和我一样在家,没有学上,家长和孩子都很苦恼,妈妈建议代表团自办一所小学。1947年,在妈妈的倡导下,代表团成员和家属办起了中国代表团自己的小学,解决了有孩子父母的一大难题和心事。代表团成员和家属的关系也因此更加亲密,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

  我姐姐吴冰在北京念中学期间得了肺病,1947年春天,爸爸妈妈的朋友去美国,在东京转机时把姐姐带到了日本。姐姐在美军医院治疗、养病,到1949年春基本痊愈,进了使用英语的“国际圣心女子中学”。妈妈在东京大学讲授“中国新文学”,成为该校聘请的第一位外籍女讲师。

  1951年8月下旬,爸爸妈妈带我和姐姐回到国内。

  妈妈把《宪法》送给我

  妈妈在1952年被分配到作家协会;爸爸1953年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教书。

  1987年,宋庆龄基金会设立了“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妈妈在这年6月捐款一万元支持“宋庆龄文学奖”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基金”,妈妈立即向“希望工程”捐款,连续三年资助辍学孩子。

  1995年妈妈95岁生日的时候,《冰心全集》出版了,她把9万多稿费捐给了《农家女》杂志。到1998年创建“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的时候,这笔存在银行的钱增加到了10万元,都用在这所学校。

  1998年妈妈荣获了日本“内藤寿七朗育儿奖”,有奖牌、奖状和奖金。妈妈把奖金捐给四川乐山妇联,作为贷款资助师范学校女学生。

  1984年北外选举海淀区人民代表,当时的许多师生员工都问我想不想当人民代表,因为我是1957年考入北外,做学生和老师的时候,都积极地为大家做各种事情。大家觉得我对人真诚,希望我做人民代表。我当人民代表的权利是选民给予我的,因此我在行使代表的权利时一定要让选民们满意。而且我不仅用宪法条例,还要宣传法治的重要。

  我一当选为人民代表,妈妈就把她当全国人民代表的1954年宪法送给我,让我好好当人民代表,说真话,办实事。

  1987年起,我连续四届被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这样的经历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个观念的重要意义。     (摘自《上海文学》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