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金头岭

作家文摘 2025年02月25日 ·贺虎林·

  张振坐在大门前,望着没了生气的山村,喉咙里发出一声叹息。

  一辆黑色红旗牌轿车在他面前停住,下来三个人,其中一青年问,老乡,这是金头岭村吧?张振说是。回问,是来旅游的?青年说,路上看到一广告牌,说金头岭是“孝义之乡”,就拐进来看看。张振站起来。青年问,在哪里买票?张振说买不买吧,基本停业了。想看,我领你们去。一身材魁梧戴眼镜者说,票还是要买的。又问,为什么停了?张振唉一声,说,边走边唠吧。

  他领三人来到一座三门四柱三层楼的木制牌坊前,指着上头的蓝底金匾说,这是宋哲宗钦赐我们祖先的,起先竖在县城,后来毁了,这是我们仿建的。三人指读起横竖匾额上的字:钦赐世袭……旌表诰授……翰林大学士张正卿之坊。

  那位戴眼镜的问,这是表彰他的孝道所赐吗?张振说不是,这是他官拜太傅时,皇帝赐他的。他的孝道,没获得皇帝的赏识,反而把他误杀了。弄清原委后,又赐他一颗金头,才有了这个金头岭。

  戴眼镜的问,怎么尽孝反被杀了呢?张振说咱进祠堂看,里头有图文介绍。

  张振领大家进入一座四合院,在一尊七尺高戴乌纱的石像前停下。他朝雕像作个揖,然后指着墙上的壁画逐一介绍:我们祖先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死得早,是他娘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还供他念书,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后被皇帝点为探花。他当官后一直在朝廷效命,为报母恩提前致仕,回乡侍奉娘亲。一日老娘说,想看看皇上住的地方。他说京城路途遥远,娘年迈体弱经不起舟车劳顿,不如我修座皇宫供你瞻仰。就在村里修起座庭院。却被奸臣参了一本,说他谋逆。新君徽宗大怒,不由分说就将他斩首。有同僚为他鸣冤,昏君派人来监察,发现那所庭院,并非所谓皇宫,而是一所义学堂,专收穷苦子弟。翰林的老母家眷,依旧住在旧窑院。

  那后来呢?客人们问,皇帝真的赐了他一颗金头?

  张振说不知真假,反正都这么传说。九百年来,盗墓的人不知来了多少,山上至今,仍有数不清的探洞盗洞。

  客人问,你们村的旅游业,就是根据这个典故搞起来的?

  张振说是。十年前我接了村支书,想带领大家尽快脱贫致富,就想出这个点子。跟大家说,咱不能坐在金头岭上刮穷地板,应该把祖先留下的孝、义文化捡起来,搞乡村旅游。就全村集资,在那个义学堂遗址上,建起这祠堂和牌坊,搞起了家庭旅馆、饭店。县文化馆还帮我们搞了个历史情景剧,村民们自扮自演,很快吸引来许多游客。

  那为啥又不搞了?

  唉,你们也看到了,景点太小,内容单一,慢慢就没人来了。农家乐撑不下去纷纷关门,大家只好又外出打工,村子又萧条下来。

  那位戴眼镜客人说,就这点景致,的确吸引不来人。不过,为啥不同时搞点种养业,丰富农家乐内容?张振说,搞了,你看山上山下,长满核桃树,就是配合旅游退耕还林的。可等挂果了,核桃价跌了,品种又不好,卖的钱连工本费都收不回,就都撂荒了。

  戴眼镜客人手托下巴陷入了沉思,然后突然说,张支书,如果你不嫌,我给你出个主意好不好?张振笑着说好呀,巴不得呢。眼镜客人说,你把这些核桃树,全换成杏树桃树石榴树,以杏树为主,尤其是野生杏。张振说哎呀,核桃都不挣钱,桃杏更不行。都是鲜水果,成熟了来不及卖就烂掉了,咱这里离县城远。

  眼镜客人说,这么做能把你们的乡村旅游再带起来。你闭上眼想一想,春天一到,满山的桃杏花一开,那是一幅什么景象?踏春的游人准会一波一波来。等桃杏花谢了,石榴花又开了,那时正好是五一节。待小长假过去,杏儿也熟了,你又可以搞农家采摘。接着是中秋节国庆节,你的石榴又红了。这叫文旅和种养相结合,相辅相成。

  张振说,你讲的有道理,可你刚才说,要大量种植野山杏,野山杏谁来摘啊,又不能吃,光看花开能撑几天?

  眼镜客人说,小李,你给张支书一份咱们公司的简介。

  那青年就递给张振一本绿皮小册子,说,我们是杏林春晓承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这是我们霍董事长。我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以野生杏仁为原料,产品远销海内外。看来我们霍总,是有想法了。

  张振的眼睛顿时放出光芒来,又有些不解,但还是激动地说,幸会幸会,我说昨晚咋做了那么个奇怪的梦,紫微星落在我们金头岭,原来是有贵人驾到。走走走,我得好好招待霍总!

  霍总豪爽地笑了,说,老张你不用客气。这次我们出来考察,就是要在北纬四十度线附近,拓展野生杏种植基地,和友邻省市县合作,扩大再生产。今天路过贵地,本来只是想拜拜这位重义尽孝的翰林,没想到歪打正着,发现了一块宝地和一位好带头人,不知你愿意合作吗?

  张振说霍总你说哪里话,我们求之不得呢,我今晚就召开村民会。只是……霍总,你能不能先给我吃个定心丸,说一说怎么合作?

  霍总说,咱们成立开发公司,你们以土地入股,我们以资金入股。我相信,用不了三年,你们金头岭,又会大放异彩!

  张振说,那咱一言为定?

  霍总说,一言为定!

  金头岭上的秋阳,也咧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