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中国“老文化”
1873年,理查德·威廉(见图)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贫困家庭。大学毕业后,威廉受教会委派前往中国青岛。他开课教授德文,还到处旅行。他攀登泰山,访问曲阜,经常登崂山,听道士和人力车夫讲述圣山、鬼怪、五仙和道教法术的故事。渐渐地,威廉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中国的“老文化”。他辞去了牧师职务,开始专心研究中文,还为自己起汉名“卫礼贤”。
卫礼贤在西方翻译出版《论语》以及《聊斋》片段之后,在德语圈小有名气,恰好有出版社邀他编撰《中国民间故事》(1914),他便欣然接受。这本书涵盖了各种中国寓言、童话、鬼故事和历史传说,涉及蒲松龄的《聊斋》故事,还有《西游记》《太平广记》《搜神记》等,是中国神话在西方的一次全面亮相。
卫礼贤还翻译了很多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作家黑塞少年时期患精神疾病,大量阅读卫礼贤翻译的中国作品后,将其视为“精神良药”,后来还写信致谢。
与荣格共译《金花的秘密》
在中国期间,卫礼贤结交文坛大家,拜大儒劳乃宣为师。在劳乃宣指导下,卫礼贤翻译了《易经》等。他的《易经》德译本再版20多次,在欧美产生广泛影响。
1920年夏天,青岛被日军占领,卫礼贤被迫返回德国。1922年1月,卫礼贤作为德国公使馆的文教顾问,再次回到中国。就在他打算在华大展宏图之际,接到了法兰克福大学的教席聘书。最终,卫礼贤选择作为首席汉学家在该校汉学系执教,开始深入研究东方神秘学。卫礼贤跟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和黑塞一起,探讨道教的炼金术,并跟荣格合作翻译了道教《金花的秘密》。这部东方神秘学代表作成为欧洲的畅销奇书。 (摘自2月28日《环球时报》 朱大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