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差评权”被谁操控了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21日

  差评区成“好评秀场”

  在某直播电商平台一款“养生足贴”的商品页面,评论区赫然显示着2.3万条中差评,但当记者点开最新评价,里面却是清一色被“精装修”过的好评买家秀。记者梳理发现,“中差评区上演好评狂欢”这一现象在直播电商平台已司空见惯。

  62岁的兰州市民赵秀蓉过年前在直播电商平台买了一款“磁吸防打鼾鼻夹”。收到货试用后,她发现不仅磁吸吸不住,戴上去呼吸也变得更困难。她想着写个差评提示其他消费者不要上当,没成想写完提交,自己在评论区怎么找也找不到。

  甘肃省爱豆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云服务部门经理王娟介绍,在流量时代,商品提供的“情绪价值”在网购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中差评是消费者对‘流量商品’进行‘情绪反馈’的关键地带。”王娟说,消费者下单前往往习惯性探知商品的“下限”,让消费者在中差评里找到“好评”,就成了“流量商品”巩固“情绪价值”、撬动流量的重要手段。

  “差评反转”被明码标价

  2024年1月,浙江松阳警方破获一起“网络水军”虚假刷粉大案,犯罪团伙在短短三个月内培养了16万名刷单手,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2024年10月,四川内江警方破获的“网络水军”团伙案,在两年多时间内为多个平台1000余户商家“刷单控评”,涉案金额高达1亿元。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洪鹏表示,网络水军增粉引流早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其刷量、删差评、虚假评价等行为扰乱了电商行业的健康交易秩序。”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盛玉华介绍,虽然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并未直接使用“差评权”这一表述,但这实际上是消费者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在互联网交易场景下的具体体现。刻意压制差评构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上千篇教授如何“反转差评”的攻略,部分评论区直接明码标价:“5秒复制,2元一条。”记者随机私聊一位博主,对方表示,差评“可盖不可改”,最高收费一条不超过8元,并扬言“能24小时内将差评区好评率提升至90%以上”。

  依法保护消费者权利

  近年来,广东、辽宁等地针对“好评返现”“刷单控评”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2024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络水军打击力度。王洪鹏等人认为,虽然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由于技术迭代及“网络水军”组织模式的“自我进化”,这一黑灰产连根拔除的难度和复杂性依然严峻。

  盛玉华认为,尽管目前有多部法律对差评问题进行了规制,但主要针对传统电商平台,对于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尚未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此外,低违法成本难以对犯罪分子形成有效震慑。”盛玉华说。

  甘肃慧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雪莲坦言,目前一个明显趋势是,在主播的有意引导和“暗示”下,“流量商品”直播电商平台的评论区变相担负起“第二详情页”的重任。因此,“美化”差评区就成为一些商家重要的营销手段。受访专家建议,未来应持续健全相关法律规制,加大对网络水军刷单控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平台可探索引入第三方平台或二次评价体系优化电商购物评价机制。此外,消费者也应对满屏好评的“流量商品”提高警惕。   (摘自3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姜伟超 马莎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