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景明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

1916年,祖父和我父亲(右)、我姑姑。那时祖母已经过世,祖父还未续弦
也不知道具体从何时起,祖父熊光琦(1889-1951)的政治热情消磨殆尽。他教导父亲远离政治,“中国的问题,在政客太多,做实事的人太少”。不到60岁,便开始过着隐居的生活。看祖父的遗作,始明白即便是他的妻子和儿女,也没有一个人了解过他的思想、他的内心。这位曾经热衷政治改良、一再努力又一再失败的民国文人兼地方官员无比孤独。
唐继尧积极推行县自治
革命成功后,四分五裂的国家远远没有统一起来,等不及尚处弱势的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宪政,湖南、广东、浙江等省提出了“联省自治”,各自搞个小宪法,期待有朝一日在民主立宪的基础上实现各省大联合。1919年,北京政府颁布了《县自治法》,唐继尧于同年下达恢复自治之令,特别设立自治筹备处,颁布县自治、城乡自治两级章程,并限期在四五年间完成。联省自治也好,县自治也罢,都是为了通向当时中华大地朝野已有共识的目标:民主共和。云南护国运动凯歌高奏,政治气氛浓烈。1921-1926年,祖父在关于云南自治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初露头角。
1922 年,唐继尧在云南政治风波平定后重掌权力,积极推行县自治。1924 年,昆明、宜良、阿迷、蒙自、腾冲、会泽、思茅、个旧等八个县获选为第一批试行自治的县份,其余九十二县也将分期推行。变革要先改变人的观念,县自治的推行从办讲习所开始。刚刚从英文、日文中翻译出来的新名词中包含的陌生的观念,急需向国人传递。讲习所声势浩大,云南100个县,每县平均约有30个代表到此受训,要求他们回到地方进行详细解释与宣传。而大部分县到昆明的路程都需翻山越岭,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路途长达半个月以上。如此的气魄,如此的政改声势,空前绝后。
撰写县自治讲习所讲义
这一年,祖父36岁,任训政讲习所教务主任兼区长训练所所长。他负责撰写县自治讲习所10种讲义中最重要的一份文件《云南全省暂行县制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在《释义》的序言部分,他写道:“县制之精神,在融官治、自治为一气;其所规定,纯重民治主义。”那个年代,看西方,观日本,改革派不怀疑三权分立可以制衡权力,带来良治:“夫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之应分立;财政之应分别,国家统一经理,稍有政治常识者之所知也。”
《释义》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蓝本,同时参考了当时所能搜索到的许多资料,并且援引了湖南、浙江、广东、四川等省的县自治规定。而他本人所做的大量阐述、发挥,其思想和理论资源来自何方,无从考证。这份90多年前的政改实施条例,代表了那个时代官府和民间达成的共识,今天读来,颇为新鲜。例如直接选举县长:
共和国家,主权在民,本省此次改革县制,主旨专在扩张民权。本制已处处予人民以参与县政之实权,以期达到全民政治之希望,则一县之行政长官,自应统由县民直接选举,固不仅县长然也。县长民选,其在今日,实已成为天经地义而无待考虑者矣。
当然,这些都是纸上的论证,但可以想象这批站在时代改革前沿的文官当时的热忱。要在时限内完成,须日以继夜地写作。而用毛笔写下12.5万字的文献,以及多次修改和反复抄写,得花多少功夫?
几无成功的希望
通读全文,我最为惊讶的莫过于对民间组织属性的定义:
官署无人格,而自治团体有人格,所谓人格就是以自己的生存活动为目的。官署是国家设置的机关,为国家而存在;其发表的意思, 是国家的意思,行使的权力也是国家的权力;无论何时,毫无自己生存活动的目的参加其间。至于自治团体,即自有其意思,自有其事务,虽对于国家随时履行义务,而终以保自己的生存活动为目的。
《释义》从财政关系引申到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推翻了千百年来对国家权力来源的认识:
凡课税不得侵入国家之范围与超 过人民经济的负担力也。本此原则,研究县财政,须先明国家税与地方税之分。夫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同为国民经济,缘不论何项税收,直接、间接取之民之脂膏。
《释义》指出了实行县自治的障碍:
旧制萃行政、司法、财政于县知事之一身。县公署之组织,一县知事,总科长外,其余 人员,类皆以胥吏充之,而县议参两会职权,即轻且狭,亦皆等于虚设。故在廉干有为之地方官,等于决狱定谳催科报解两事,确尽职责,已属勤劳可贵,其有余力顾及教育实业、警团等行政,而为地方一谋发展者,千百中无十一焉。若夫凭藉司法权,征收权,勾结士绅,蝇营狗苟,枉法贪赃以鱼肉吾民者,则比比皆是, 事实具在,何难稽证。
消灭帝制建立共和的激情,激励了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官员推行县自治运动。然而,这相当于挑战整个官僚体系,仅靠改革者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几无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