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归国探亲同年(1974),叶嘉莹(右二)在长女的婚礼现场
1974年,漂泊域外的叶嘉莹先生第一次回到故土。2024年夏,作者在旧书网偶得一份档案残卷,记录的就是50年前叶先生首次回国的相关情况。
游子思归
档案残卷题头有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下文简称“华侨总社”)名称。1949年1月19日,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这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旅行社,主要业务是为华侨、侨眷探亲旅游服务。1957年4月,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在北京成立,后更名为华侨总社。
根据公开资料可知,1948年,叶先生随夫赵钟荪赴中国台湾,并先后在台湾多所中学、大学任教。1966-196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交流,1969年受聘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此后,全家移居加拿大。1970年10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叶先生借此和大弟叶嘉谋取得书信联系,归国心愿早已萌发。
这卷档案中最早的一页为赵钟荪用中文填写的中国政府制发的“入境过境签证申请表”,时间为1973年9月21日。申请表中言,夫妻二人偕女儿赵言慧拟于1974年4月15日归国,并停留两月。“拟去北京探亲,并希望参观下列各地:广州、昆明、桂林、成都……旅行路线及交通工具愿遵照祖国指导及安排。”驻加大使馆受理了申请。1973年10月12日,驻加大使馆领事部致函外交部领事司,题为“赵钟荪、叶嘉莹偕女儿赵言慧回国探亲参观事”,文中指出正在进一步了解申请人情况。
1974年7月18日,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马文波将军在华侨总社发文稿纸上签发了“通知旅加拿大华侨叶嘉莹回国探亲事”,送广东省华侨旅行社和北京华侨旅行社。叶先生的申请由此获批。此函件内容较丰富,函中涉及叶先生的履历、叶先生在学术界的地位、叶先生在华亲属情况等,同时提到1973年我国驻加使馆一秘苏石民同志及1974年章文晋大使访问B.C.大学(时年叶先生任教的大学)时,叶先生均给予了热情的接待。从其中“热情接待、多做工作”“政治接待”的郑重表述,足见官方对叶先生归国探亲的高度重视。
域外归来
叶先生在《红蕖留梦》中记录,1974年,中加建交但尚未直航,所以她从加拿大温哥华飞中国香港,由香港入广州后抵北京。档案残卷中,华侨总社的林闰蓉同志(人名为手写,不甚清晰,笔者分辨)记录:“8月14日晚,叶嘉莹自广东抵京,入住华侨大厦423房间。”
8月15日,叶先生弟妹和侄子到华侨大厦接她回家,改变了旅行社原本安排她去颐和园的行程。亲友告知叶先生,其伯父和恩师顾随先生早已仙去,叶先生听闻无比伤感。
林闰蓉同志在记录中写道,旅行社派出一位叫作何叶船的同志负责接待叶先生。叶先生在何叶船同志的陪同下完成了多个参观行程:“参加22队8.14-8.18四天节目,包括四季青公社、工厂、颐和园、长城、故宫、地铁、出土文物等,今天去颐和园,晚上杂技(中山音乐堂)。”其间,叶先生提出了行程延期的申请,因预订的返程飞机票日期为9月10日,而签证停留期截止日期为9月4日。随后,相关负责同志回应了叶先生的诉求,同意延长签证停留期。并可根据返程时间,安排叶先生前往大寨、林县、西安、延安等地旅行。
8月20日,叶先生在北京的探亲活动基本结束,林闰蓉同志与北京中国旅行社的李玉琴同志专门去拜访叶先生。我们可以从林闰蓉同志记下来的整整5页记录中,简要了解双方交流的内容。叶先生说,归国后她见到祖国发生巨变,心情十分喜悦,“许多地方都不认得了。小胡同全变成宽阔的大马路。要不是我侄儿领路,我真不知道怎样回家哩!看了这些变化,我太激动了!”叶先生在对比祖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时,表达了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
祖国长歌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叶先生将其首次归国的游历写入长诗《祖国行长歌》。这首近2000字的长诗,爬梳出叶先生在国内的旅迹。
从中我们可以瞥见,在北京参观后,叶先生去了昔阳县大寨参观,当时大寨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宋立英接待了她。住在窑洞里的叶先生对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尤为感叹,变荒山为良田的壮举也让她“精神蒙洗涤”。从大寨回到北京,已是凉风初起,家人小聚也终须告别,叶先生又登上了去往延安的飞机。在延安,她聆听了359旅老战士刘宝斋介绍南泥湾开荒的情况,又参观了毛主席、周总理所住的窑洞。西安半坡遗址、华清池、骊山等地都留下了叶先生的足迹。
西安的下一程是上海。1948年,叶先生曾两次到上海,先是3月底在上海结婚,后是11月底经上海乘船去台湾,所以才说“忆旧游”。“下桂林”原不在行程之中,但叶先生听说桂林的山水很美,十分想去看看。从桂林到广州,先生参观了烈士陵园、农民讲习所等革命旧址,自是“燎原难忘火星星”。
1977年,叶先生再次归国探亲。1979年,叶先生更是毅然决定回国执教,传承诗教的生平志业徐徐铺陈开来。
(摘自《人物》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