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野千鹤子同行,探访棚户街山谷的“理想照护”

走在单身时代前沿的地区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06日

  《山谷,我的家》 [日]末并俊司著 王家民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

  走在连接东京台东区和荒川区的山谷地带,人们的视线不由地被南侧那座天空树所吸引

  漫步在山谷护理现场的上野女士在向上门护士和向导末并先生提问

  由山本雅基、山本美惠夫妇创办的“希望之家”为东京山谷地区的流浪者提供了安息之所。“希望之家”是著名导演山田洋次的影片《弟弟》中疗养院的原型;NHK《行家本色》系列纪录片更是以山本夫妇为主角录制了一期节目,将两人视为“理想照护”的践行者。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NHK的节目播出的第二天,美惠便离家出走,下落不明;雅基的精神状态则越来越差,生活逐渐难以自理的他,最终向山谷地区的民间护理机构寻求帮助……

  

  

  “我可以打扰一下吗?”

  跟在上门护士身后进入房间的是社会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

  “房间有些小……请进吧。”患有晚期肺癌的久田先生(化名,84岁)撑起瘦弱的身体回应道。在3叠大的房间里,久田先生盘腿坐在护理床上,护士站在床边,这就没有多少空间了。这里是东京山谷地区的棚户街的一个房间。负责的护士开始检查久田的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

  从JR南千住站下车,向东南方向望去,远处的东京天空树的身影便会映入眼帘。

  朝那里步行5分钟左右,穿过荒川区、明治大街进入台东区,就会来到人们常说的“棚户街”。山谷是与大阪府的西成、神奈川县的寿町并列的三大棚户街之一。“棚户屋”是将有旅馆之意的“宿”字颠倒来念的造词,带有“不能称其为旅馆的旅馆”这样的语感。从二战后的复兴时期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昔日的棚户街一直走在连接东京台东区和荒川区的山谷地带,在它以每晚2000-3000日元就能入住的超低价格,将无依无靠的打日工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它的全盛时期要数1964年,在仅2平方公里的地方222家简陋旅馆密集扎堆,约有1.5万人入住。现在的棚户街,简陋旅馆的数量减少到了大约100家左右,而居住者的平均年龄则上升到了67.2岁(2018年的数据)。

  为了支援这些生活困难的人,山谷里汇聚了无数医疗和护理事业者、志愿者团体。他们携手合作,构建出了一个独特的照护体系。作为一名作家,我在这里停留了大约十年,深入到福利工作的最前线,将山谷的照护体系化作文字,整理成拙作《山谷,我的家》。

  那么,这个地区的福利工作在上野千鹤子女士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以“孤独一人”为关键词,上野女士重新思考了养老和看护的方式。那一天,她第一次踏入山谷地区,走访了上门护理和民间临终关怀机构等现场。当我询问上野女士对拙作的感想时,她提出了一个“反向提议”,希望能够先深入了解实地现场的情况。这个山谷,无疑是率先步入“单身时代”的一个缩影。虽然国家宣扬地区内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但其机制的建立并不顺利,这是现状。尽管如此,在山谷之地,独特的照护体系让人们互相贴近,提供着有计划的照护,从而让这些孤独者能够“安心”地度过他们的晚年。上野女士眼中的这条街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记录下了她在街上行走考察的情形。

  开头提到的照顾久田先生的护士,来自上门护理站波斯菊。该护理站成立于护理保险制度启动的2000年,目前已拥有一支以护士为主的60人的专业团队。

  上门护理的概念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但在2000年时,人们对护理保险制度的认知度还很低。许多人渴望在住习惯的地方走到生命的尽头。近年来,提供上门服务的医疗和护理人员满足了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波斯菊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为附近的民间临终关怀机构,以及靠生活保护金生活的住在棚户屋或公寓里的客户提供服务。

  从波斯菊出发,只需步行5分钟,便可抵达一家民间临终关怀机构——“希望之家”。该机构成立于2002年,有一栋4层楼房,共21个房间。他们张开怀抱,广泛接纳从生活困顿到需要临终关怀的人,至今为止已经看护了200多名住客。

  我和上野女士一起来到了位于3楼的正代先生(化名,94岁)的房间。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在浅草做过艺人。和正代先生艺人时代的照片,从中可见他很享受生活。正代在希望之家工作人员的关怀和支持下,一边接受波斯菊的护士和护工的上门服务一边生活。据说他现在会偶尔在设施内露一手,展示他多年练就的三味线演奏技艺。

  如前所述,山谷地区至今仍有100余家被叫作“棚户屋”的简易旅馆。离希望之家不远的“白根宾馆”也是一家简易旅馆。据悉,它的35个房间几乎常年客满,其中约8成住客是“需要护理”的人士。按照护理保险制度,被认定为需要护理的人,就能享受看护和上门护理服务。使用服务者原则上负担一成的费用。以护理3级为例,即便全面利用护理服务项目,每月的自付费用仅为大约2.7万日元。另一方面,也有人需要一些这种公共制度难以涵盖的细腻的需求。白根宾馆的老板丰田弘子以好心帮助这些人,为这些需要特别关照的人撑起了一片晴空。我们在山谷中漫步了半日,之后我便向上野女士请教,想听听她对这里福利状况的评价。

  末并:山谷也有很多人说“住在这里很好”。

  上野:我一直在研究“孤独一人”的“在家独自死去”的现象,寿町的山中医生曾说过:“上野女士,这里有着在家独自离世的终极案例。”

  末并:我认为,即使在山谷,从棚户街的历史背景来看,理想的照护体系是自然产生并发展的……

  上野:我想强调的是,这一切并非自然发生,而是“众多参与者共同努力创造的”。改变地区的,是人。在山谷,有山友会的医生,他们支撑起了免费诊所,还有波斯菊的护士们上门服务。今天我们看到的白根宾馆的丰田女士,连服药、理财的服务都做了,真的很厉害。即使达不到这种程度,在我走访过的寿町,那里的简易住宿所的管理员也将服务渗透到了住客的个人生活中。此外,NPO等志愿者团体也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支持,他们是被称为“协”的那部分人,“官”指的是在行政层面进行生活保护的社会工作者,“民”则是指从事住宿业和护理业的人们。山谷和寿町的“官、民、协”合作,是做得非常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