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情系公安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06日 ·陆正伟·

  “803刘刚应多点人情味”

  20世纪90年代,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是巴老收听上海市公安局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文艺作品——配乐广播剧《刑警803》的时间段,我每次进病房,都见巴老坐在收音机旁。这档节目他连续听了多年。 其实,这部广播剧巴老还是在家住时就开始听了。有一次我看他午睡后吃完点心,便打开桌上的小收音机。独自坐在客厅的木椅上,静静地听着,每天一集。如碰到老友来访,他照听不误。在我眼里,巴老可称是《刑警803》的忠实听众了。

  巴老爱听这档节目的消息不胫而走,《刑警803》剧组得知后,商议着前去拜访这位老听众,期盼能听到他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使这部广播剧更贴近市民生活,吸引更多的听众。巧的是,该剧导演之一的孔祥玉是老作家孔罗荪的女儿,巴老同罗荪又是世交,所以孔祥玉是巴老家的熟客。一天傍晚,剧组一行来到巴金寓所(见左图,巴老与广播剧《刑警803》编创人员合影,前右一为孔祥玉)。孔祥玉代表剧组将三部新录制的还未播出的《刑警803》录音带赠送给巴老,请他先听为快。巴老笑着接过礼物。然后说:“由于我生病,年纪大了,视力也不好,因此不能多看电视,所以我就常常听广播,听了《刑警803》后,觉得蛮好,就连听了几集。”

  话音刚落,巴老突然想起什么,见他顺手打开小桌上的收音机,客厅里顿时响起刘欢演唱的主题歌。原来,剧组是踏准时间登门造访的。此时正是《刑警803》播出的时间段。剧组一面与巴老一起收听,一面请他为该剧提提意见。巴老说道:“我对广播剧没有研究,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只是主人公803刘刚应多点人情味,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对的,但应有正常人的感情,如他刚接电话(是他离婚后的妻子打来的),但有案情了,连话也不说就挂了,好像不妥当。”

  巴老的这番话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听众们的热议,认为刑警在生活中与凡人一样。于是,在这场大讨论中围绕着803刘刚队长的情感生活归宿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大家都想为保一方平安的卫士安排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局……

  “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

  1990年春天起,巴老连续九年到杭州养病并工作。无论下榻创作之家还是汪庄,浙江省公安厅都会安排警卫处警官顾正兵接待和值班。巴老在杭州的这几年中,小顾经历了恋爱、结婚和生娃的人生“三级跳”。可以说,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巴老都是看着他成长的。起初,小顾与西子宾馆客房部管理员小于恋爱时还瞒着大伙儿,每当小顾随巴老在汪庄湖边散步与小于迎面相遇,小顾还装着互不相识,躲得远远的呢。

  没过两年,小顾和小于喜结良缘。从此,巴老只要送书给小顾时不忘加上小于的名字。接着,小两口添上了小千金凯丽。夫妇俩常抱着牙牙学语的小凯丽到巴老跟前,亲亲太爷爷,拉拉手,说说话。每当这时,我见坐在轮椅上的巴老被天真可爱的小凯丽引得合不拢嘴。

  如听到小林上街办事,巴老会托她给小凯丽买些好看的衣裙和玩具送给她。

  小顾在巴老身边工作时间越久,感受巴老良好的品行就越深。因此,他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素养提高得也快。他除了记好每天的工作日记外,还逐渐养成了喜爱阅读的习惯,有时还能拿笔写些弘扬正气的人和事。

  巴老最愿意看到年轻人在工作和学习上有所进展。小顾的职业属双重编制(公安与武警)。因而,每回看到小顾肩章上增星添杠时,我们都会调侃道:“又进步啦。”此时,巴老笑眯眯地听着我们交谈。我初见小顾时他只是中尉警衔。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嘉奖不断,巴老最后一次去杭州时,他已成了两杠两星的中校警官了。

  小顾认为荣誉只代表着过去,未来才是真正的奋斗目标。因而,他特意请巴老题词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巴老为他写了法国哲学家居友励志的话:“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为顾正兵同志题。巴金。九四年五月三日。”

  “书本来就是给人看的么”

  巴老以送书为乐趣,谁给他做一丁点小事,他会怀记于心。刚入警界不久的吴大炯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警卫处派他随顾正兵跟班实习。吴大炯见我常给巴老读书,我有事回沪后,他便承担起为巴老读俄罗斯作家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一书(见右图)。年轻人爱读书,这是巴老最爱看到的事情了。因而,他每年来杭州前夕,就把准备送给曾为他做过事的工作人员的书放置一边。巴老到汪庄后,用那双颤抖的手在书上为警卫处的警官、宾馆工作人员挨个签名,然后像发牌似的分送给他们。大伙手捧签名书向他表示谢意,巴老听后说道:“不用谢,破书一本,书本来就是给人看的么。”

  巴老下榻之地边上有座武警营房。他外出散步途经岗哨时,哨兵看见巴老便立正敬礼,巴老微微点头还礼。这时,我看到操场上战士们在擒拿格斗,呈现出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但只要看到巴老路过,喧闹和口令声戛然而止,官兵们都原地伫立看着巴老通过。大家心存一个愿望:能同这位享誉文坛的老作家合张影该多好。没隔多久,从警多年的老兵要复员回家乡了。武警大队长感到机会来了。于是,他代表连队官兵来到2号楼将情况告知巴老。刚散步回来的巴老听后立即让我们推他出门,在武警首长陪同下来到列队完毕的警士们中间,当我按下相机快门时,官兵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巴老致以敬意。此时,我听到巴老连声说道:“谢谢你们,感谢大家!”

  “把心交给读者”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上海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谢泉铭牵线,我与时任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东方剑》主编的冯世荣相识。

  冯世荣主持《东方剑》时,为了让这本杂志不盲目迎合色情、凶杀、暴力等“卖点”,采取了提高文章质量、强调用文学来提升刊物品位等举措。但总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还没完全点到“穴位”。

  一次,冯世荣找到我说:《东方剑》(前身为《剑与盾》)创刊快十年了,想请巴老题个词以示鼓励。说着,他交给我几本新出版的《东方剑》说:“带给巴老看看,请他老人家多提意见。”我知道此事他憋在心里已很久了,眼看“生日”即将来临,才不得不托付于我的。几天后,我有事到杭州,见巴老坐在门厅的轮椅上,忙取出《东方剑》并把冯世荣带的话复述了一遍。巴老听完后说:杂志先放这里,过几天再说吧。

  两天后,巴老对我说:字写好了。我从他的书桌上赶紧拿来一看,巴老在信笺上题写着“把心交给读者”并签了名。我知道巴老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任《收获》主编期间,他都是把读者放在首位的。     

  (摘自《世纪》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