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的上海情结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06日 ·甘鹏·

  方大同以“香港歌手”身份出道,但他一直都会说: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小时候在上海度过了一段不算短的绮丽童年时光,他在这里读小学、学中文、交朋友、看电视里的国产电视剧,和大家一起听当时流行的金曲。那段经历对方大同的影响甚深,后来做歌手后,上海元素多次出现在他风格突出又多元的音乐创作里,他甚至把上海话写成歌曲。

  我最后一次见到方大同,也是在上海。那是2017年的岁末,很多明星来上海都吃大闸蟹打卡,方大同邀请我在内的几位媒体同行晚餐,是约在一间朴素的素食餐厅。他对音乐和素食,都是“长期主义”。那天,他将旗下工作室“赋音乐”签下的新人王诗安推荐给大家。都有中西文化背景,他们站在一起很像兄妹。王诗安亦跟上海有不解之缘,她的父母是上海的戏曲演员,她在遥远的荷兰出生长大,曾回国参加《中国梦之声》。

  方大同曾有一张名为《橙月》的唱片,是在绍兴路52号的梧桐树下取景(见图),我刚巧住过绍兴路16号金谷邨。方大同说:方妈妈开设的儿童教育工作室也曾租在绍兴路。更巧的是,王诗安的外祖母是昆曲名旦王芝泉,上海昆剧团在绍兴路9号,王诗安小时候寒暑假会回上海,常来昆剧团,在绍兴路一带玩耍。

  也是在那天的晚上,方大同特别推荐给我们他在做的“艾美梦游”系列绘本。艾美,是方大同创造的卡通少女形象,绘本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读者尤其是小读者传播“真善美”,传递友爱世人、爱护地球的理念。乐坛里当红歌手出书不新鲜,但跨界做绘本图书,是很理想主义的行为,方大同一直是个理想主义者。当时,艾美绘本书刚出三本,之后这些年,方大同做音乐的同时,做绘本一直没有间断,至今已累计到90余本的庞大数量。这次方大同离世方知,贾静雯的女儿就是艾美梦游绘本的忠实读者。

  我在《上海电视周刊》工作二十多年,这本创刊四十余年的杂志也在前年底与相伴多年的读者告别,停刊了。这些年里,因工作,采访接触过方大同许多次,这个时间段也正好重合了方大同的出道、走红、渐隐……回想起来,方大同有上海情结,我们是上海媒体,常常聊关于上海的话题。他并不是滔滔不绝那类采访对象,但他真诚,常常像在说童年故事,说着说着自己也笑起来……这段日子,我去翻阅自己所写的方大同的采访文章,文字背后,好像还能看到方大同当时的表情,他的笑脸。

  在夏威夷出生的方大同,是在五岁那年跟着父母突然来了上海,就读天山一小。环境突然变化,一开始,同学们还以为他不爱说话,其实是他当时听不懂中文,更不会说。他是很刻苦认真的,白天上天山一小,晚上回家还读函授课程,很快学会中文读写说,跟上学校进度;另一方面,英语世界的资讯他亦源源不断接受,与在上海吸收学习的许多本土文化知识交融、生长。

  后来,在他做了歌手之后,我们在他写的唱的《小方》里,听到“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难忘怀”,那是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大街小巷都在放李春波的《小芳》,他刻在脑海的旋律。金曲奖上,他拿下最佳男歌手奖,那张获奖唱片名为《JTW西游记》,灵感亦来自电视剧《西游记》,那是童年在上海,寒暑假里电视机里一直在放的“古怪惊奇”。

  他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天性好玩,人却不调皮,最有别于一般小朋友的是,他不吃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当时小朋友们爱吃的“洋快餐”,他只吃素食,这在当时,尤其是小孩子中间是非常少见的。许多年之后,搬去广州又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方大同,能脱口而出在上海吃的美食:“烤麸、马兰头、汤团、茭白炒青椒、馄饨”,皆是素食里的上海回味。

  20世纪90年代,正是“出国潮”,但方大同的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其实亦为理想主义者行为。方大同的母亲,是为儿童教育工作回到中国,方大同跟随母亲走遍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开始音乐创作后,他为母亲所做的教材编写了大量的曲子,还为英文教材录音,做了很多歌手以外的(教育相关)工作。

  这个从夏威夷到上海、广州、香港、台北、大理的男孩,且歌且行,一直是有救水救火之心的赤子少年。他走了,他的音乐,在这个世界传播,不会消失;他的好,更是经过时间的检验,会愈发被感知的“好”。    (摘自《上海采风》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