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学子走进了位于云南普洱、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校园里,手植咖啡树、烘焙咖啡豆。这个专业在00后考生中一炮而红,今年,招生计划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40人。
把生活读成专业,让兴趣成为职业。抱持这种想法的00后越来越多,高校也顺应趋势,增加了类似新专业供给。中国农业大学今年首设宠物本科专业。这个新专业聚焦猫、狗、马等伴侣动物。国内高校开设多年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也已是食品类学科的重要专业。
“美好生活专业”越来越多的背后,是相关产业链人才缺口较大。
培养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
学生入学后,要学习什么课程?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热带作物学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咖啡风味化学、咖啡机械与设备、咖啡加工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咖啡调配学、咖啡质量与安全检测、咖啡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咖啡营养与健康、世界咖啡贸易学等。“比如,学生要到苗圃基地学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际上,一棵咖啡树从小苗生长到结豆,至少需要3年时间,也就是学生至少要到大四才能喝到自己亲手种植出的咖啡豆。”该工作人员笑称。
虽然培养的是咖啡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但考取相关资质,成为一名咖啡师,仍是学生中颇受欢迎的选择。据报道,2022年以来,普洱市累计培训和评价“普洱咖啡师”超过2万人次,超过1万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在2024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云南省仅有2名最高等级的咖啡师高级技师。
这凸显出咖啡产业链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普洱当地咖啡庄园市场运营工作人员介绍,咖啡产业人才参差不齐,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方面的人才供给相对较充足,但烘焙和咖啡处理工艺方面的人才供给相对较少。
新的学科增长点
“个人兴趣+产业需求”双轮驱动,是“美好生活专业”开设的强大动力。
中国农业大学的宠物本科专业也是如此。该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国世介绍,“人们更愿意把这个专业形象地称为宠物专业。”据介绍,宠物专业的课程包括宠物营养与食品、宠物繁殖与育种、宠物行为学、宠物护理等。
据报道,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显著高于美、日等成熟市场,并且呈现食品主导(占比52.8%)、医疗增速加快(13.9%)的格局。目前,全国注册宠物相关企业已超50万家。“宠物产业已成为畜牧学科新的增长点,急需大量具有伴侣动物科学知识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刘国世表示。
对“美好生活专业”的向往,较早出现在留学生群体中。南澳州的阿德莱德大学怀特校区是全球领先的食品和葡萄酒教学与科技创新中心。数据显示,过去5年,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专业招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了近3倍。在南澳大学飞行学院里,亦有中国留学生在攻读航空专业学位,他们有的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准备考一张飞行驾照。
当然,“美好生活专业”仍然属于小众专业,目前阶段难以承载太大的招生规模,如果招生人数过多,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会面临不足。
学科发展取决于社会需要
相关新职业的设立,让“美好生活专业”毕业生的求职路越走越宽。
今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示拟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其中拟新增职业包括养老服务师、家政服务经理人、代用茶加工工、咖啡加工工等。这些都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新职业往往是毕业生的红利。据报道,2024年5月,国内30多家知名养老机构、企业为山东女子学院的60多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生提供了400多个岗位。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4届本科生中的不少新职业从业者,在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三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本科平均水平。
“一门学科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对这门学科的需要程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摘自6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