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与老师闻一多

作家文摘 2025年07月04日 ·慕津锋·

  

  1940年,西南联大的教授在昆明,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闻一多追随清华大学南下湖南、贵州、云南,最后在昆明担任西南联大教授。而年轻的马识途在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在中共南方局的安排下,26岁的马识途报考昆明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马识途和闻一多逐渐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师生”。

  师生情谊日益深厚

  1941年10月,马识途入西南联大外文系求学,后转入西南联大中文系继续学习。西南联大中文系当时有朱自清、罗常培、刘文典、闻一多、王力、浦江清等众多知名教授。在学校,他谨遵南方局对他的“三勤”要求——勤学、勤工作、勤交友,一面努力学习,一面积极参加学校进步活动,一面“慎重”交友。

  1942年9月,马识途与中共云南工委建立组织联系。1943年,在中共云南工委的领导下,马识途与齐亮、何功楷等人建立起中共西南联大党支部。其后,马识途积极与西南联大知名进步教授建立紧密联系,这之中就有自己的老师,素有“时代的鼓手”之称的闻一多。

  在学生马识途眼中,老师闻一多上课极有激情,他在讲课中常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当下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一次唐诗课中,闻一多给学生们讲杜甫的“三吏”“三别”,讲到激动处,闻一多愤愤地说:“杜甫描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你们仔细张开眼看看,这却是写的眼前抗战时期的事。”课后,为保护老师安全,马识途陪着闻一多回他的家中。

  在随后的交往中,思想越趋进步的闻一多与学生马识途的师生情谊日益深厚。对于马识途等进步学生组织的各类活动,闻一多也都积极参加。

  多次邀请参会并讲话

  1944年5月4日,马识途等人在中文系组织了“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并邀请闻一多、罗常培等教授参加,但因特务捣乱,会议被迫中止。因意见有些不同,闻一多和罗常培在会场产生争执,不欢而散。

  5日,马识途与齐亮先去拜访闻一多,劝他继续参加“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并希望闻一多能主动邀请罗常培前来主持会议。马识途没想到闻一多听后立刻就答应了,而且还天真地说:“马上就去。”马识途赶忙劝住:“最好让我们系会的负责同学先去找罗先生说,并且我们还要商量一下怎么个开法。”稍后,马识途又与齐亮拜访了中文系主任罗常培。

  当天晚上,马识途、齐亮陪同闻一多一起拜访罗常培。经四人当晚商定,7日中文系重开“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会议将由闻一多、罗常培共同主持。7日晚7点,中文系“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再次举办,罗常培、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冯至、卞之琳等知名教授皆来参加。在座谈会上,闻一多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我们的会开得很成功。朋友们,你们看(他指着从云中钻出的月亮),月亮升起来了,黑暗过去了,光明在望……

  1944年10月18日,昆明文艺界在云南大学举行“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晚会”。会前,马识途前往闻一多住处,邀请其参加并讲话,闻一多欣然同意。会上,闻一多充满激情地讲道:

  ……鲁迅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说到这里,闻一多忽然转过头去,望着墙上挂着的鲁迅的像,鞠了一躬,然后说:

  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都还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视为一生学习的榜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没几天,省工委作出指示:要求马识途、齐亮、李晓等人赶紧撤离,转移到滇南农村。

  在前往云南乡下开展地下工作的前一天,马识途再次拜访恩师闻一多。一进门,马识途大吃一惊,原来老师把自己的长须刮掉了。看着马识途惊奇的表情,闻一多笑着说:“我履行诺言,抗战一胜利,就刮胡子。”在这次交谈中,马识途向闻一多表达了中共希望闻一多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先回到清华大学,继续和北平的西南联大学生一起进行革命斗争的想法。闻一多有多种选择。但他最后表示他愿意考虑中共所提出的建议:回清华。

  1945年12月,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后,闻一多在烈士墓前发表了一次著名演说:

  四烈士永远安息在民主堡垒里了……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追还这笔血债,追到天涯海角。我们这一辈子追不到,下一代还要继续追,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的。

  这是马识途最后一次现场聆听闻一多的讲话。此时恰逢马识途因工作需要返回昆明。参加完送葬仪式后,马识途又匆匆赶往云南乡下开展革命工作。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前往云南大学大礼堂,主持好友李公朴殉难报告会。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回家途中被特务杀害。

  听到老师遇难的噩耗后,马识途匆匆赶回昆明。他用大纸写了八个大字作为挽联:哲人其萎,我复何言。

  此后不久,马识途被南方局安排回四川成都,先后担任成都工委副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1949年12月底,四川解放后,马识途积极参与四川建设,在繁忙工作之余,一直没有忘记老师闻一多的教诲。2021年,106岁的马识途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学术著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在书的扉页,马识途写道:

  谨以此书献给西南联大及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等大师们。

  在马识途眼中,老师闻一多不仅是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教授,更是一个真诚的“民主斗士”。他把老师闻一多视为自己一生学习的榜样。    (摘自6月30日《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