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非常正统的化学研究——北川进(见图)、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亚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金属有机框架”,那是一种内部含有巨大空腔的结构,分子可自由进出。
北川在京都大学工作。学校网页对研究者的介绍,除了写他们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还会介绍个人爱好之类的。所以看上去很严肃的北川副院长,私底下是侦探小说和惊悚片爱好者,还特别喜欢歌舞伎表演。
而在回答为什么投身化学领域的时候,北川的回答是“因为化学家能分清甲醇(工业酒精)和乙醇(酒精)”。在一篇采访中,北川也表示自己特别喜欢喝酒,在不忙的晚上还会拉着课题组的人一起喝,边喝边点名让人站起来说两句,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公开演讲技能,“有些人刚进组的时候只能说20秒,这样一年下来,起码能说20分钟了”。
从学习辨别假酒,到研究金属有机框架,这个拐弯可能还是几千年前的庄子带来的。学生时代,北川读了日本首位诺奖得主、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的书。吸引北川的不是基本粒子,而是书中提到的庄子思想,“无用之用”。
北川说,那时的化学家们专注于“有用之物”,而庄子的思想则启发他去关注“无用之物”。这个“无用之物”,就是热门的有机材料中微不足道的孔隙。北川渐渐把精力转向有机材料研究中的无人区;47岁,北川终于发表了第一篇金属有机框架论文,但关心这个领域的人太少,他甚至找不到几个人喝酒庆祝;51岁,他第一次在《科学(Science)》上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这才引起了关注;74岁,他因对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无人区奋斗大半生终于有了成功,老先生也没想着休息。在电话参与获奖的新闻发布会时,北川说:“能拿奖我真是太荣幸和高兴了……但我还要待多久啊?马上我得去开个会。” (摘自10月8日微信公众号“果壳” 李小葵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