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作家文摘 2025年10月10日

  抗战期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与中国少年盛国华结下跨越国界的“母子情缘”。她在书中将他称作“中国儿子”。

  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

  走进湖北省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一张挂在玻璃柜里的泛黄照片首先映入眼帘。照片上,一群十四五岁的中国少年站在镜头前,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信。唯独站在前排中间的一名男孩微微低着头,有些羞涩(见图)。

  今年6月30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70岁的会员宋申光将珍藏的这张老照片捐赠给大悟县。他母亲吴道英是照片中的少年之一。吴道英于2023年去世,生前常常讲起那段历史。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于1928年底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和报道十多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史沫特莱于1940年1月来到湖北京山八字门对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进行采访。

  吴道英所在的纵队儿童剧团在欢迎大会上表演节目。演出结束后,史沫特莱要为大家拍照。当孩子们都准备好之后,史沫特莱突然扭过头去,喊身后一名穿着破烂、蓬头垢面的小男孩来合影,但男孩只是摇摇头。史沫特莱见状,一把将男孩拉过来,塞进队伍中间。

  这名男孩是纵队刚给史沫特莱安排的勤务员,名叫盛国华,就是照片中低着头的男孩。以后的日子里,盛国华跟随史沫特莱转战各个战场,为她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得到史沫特莱高度认可。

  一段患难与共的革命旅程

  当时,与史沫特莱同行的还有一位女性——《渔光曲》和《卖报歌》的作者安娥。为了让两人很快适应部队生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特意给她们安排了两名勤务员。

  说是勤务员,其实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更小的叫盛国华。吴道英在回忆录里写道,别看两人年龄小,但干工作却井井有条:打扫房间、收拾被褥,天寒地冻,他们会提前烧柴生火,让小屋暖烘烘的。

  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史沫特莱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她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尤其是盛国华,她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小国华”,没事的时候,就教他读书写字,讲世界大事。安娥后来在其日记体访问记《五月榴花照眼明》中写道:眼见两个小鬼衣衫褴褛的样子,她和史沫特莱心生怜悯,在屋里生了一盆炭火,烧开了水,给两个孩子洗澡,再把他们穿的棉衣悬在火盆上烘烤,虱子纷纷落在火盆里吱吱作响。

  史沫特莱和安娥准备去洪湖游击区采访。考虑到行程遥远,在敌后一路带着小国华也比较危险,史沫特莱准备向他告别。盛国华听后,冲进司令员李先念的房间,说要跟着史沫特莱一行上前线。李先念见盛国华如此坚持,就破例批准了他的请求。盛国华与史沫特莱一行出发后的第三天,就突遇一群日本兵。为掩护史沫特莱,小国华端着枪,趴在树林中,一动不动地观察敌情。不过,史沫特莱已被马夫安全转移。找不到他们,盛国华又急又怕,在树林里狂奔寻找,手和脸都被划破。

  行军途中,金发碧眼的史沫特莱让人很是惊奇。《五月榴花照眼明》中写道,傍晚途经一个村庄时,不少人团团围住她们上下打量,议论着“她有双猫眼”。盛国华拦在史沫特莱跟前,大声地说:“她是一名妇女,是我们的美国朋友。她还给伤兵换绷带、洗血衣、喂水喂饭。”他还说:“她是我的爸爸,又是我的妈妈!如果你们哪个病了,她会给你们治。”

  一场跨越山海的母子情

  在即将离开之际,史沫特莱想认盛国华做干儿子的念头越发强烈。她找到李先念,当面说想收养小国华。李先念笑了笑,问道:“为什么想收养国华?”

  李先念听了史沫特莱的想法后,略作思索后答复道:“好,只要这孩子自己同意的话,你想领养他是可以的。”史沫特莱兴冲冲地找到盛国华说,她想收养他,先送他到重庆的儿童学校读书,将来去美国……

  盛国华听后,过了很久才开口,问了重庆那所学校的情况。史沫特莱“趁热打铁”地说,部队需要教员,你可以回来把学到的知识再教给其他人。盛国华这才有些心动,说:“请允许我和我的战友商量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盛国华来找史沫特莱,眼圈红红的,很为难地说:“我想所有的战士都必须留在前线,等我们赶走了敌人,取得最后胜利,你再来收养我吧。”史沫特莱怔在那儿,盯着小国华,半晌叹了口气。

  史沫特莱坐上小船离开。盛国华和另外两个孩子正蹲在岸边洗衣服。看见远去的船只,盛国华连忙站起来,向着史沫特莱大喊着挥手告别,然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而这一别,却是两人的永别。

  回到美国后,史沫特莱写成《中国的战歌》一书,引发西方民众对中国革命和抗战的关注与支持。其中,第九章《再访游击区(1940)》中,以“我的中国儿子”为题,详细记录了她与盛国华之间的深厚感情。

  抗战胜利后,史沫特莱迫不及待地来到中国,寻找“儿子”。可是,在她走后的一次战斗中,年轻的盛国华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史沫特莱带着遗憾离开了。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胃溃疡手术不治在英国逝世,终年58岁。她终身未育,却将“中国儿子”写进自传。     

  (摘自9月11日《参考消息》 徐海波 田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