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芙蓉》2022年第4期)
七
振杰在向担任执行队长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卫戍区新上任的司令员见过振杰后却不满意,说:“你们把他当成执行队长的苗子培养,有一个条件你们没考虑,这孩子太单薄了,体现不了我中华大国的威武雄壮。”
振杰体重一百五十斤,确实偏瘦弱。大队党委研究决定,李振杰要增肥,一是减少运动量,他必须停止每天的打篮球、跑步等高消耗运动;二是每天给他增加一斤牛肉;他什么时候想吃东西,炊事班随时保障。
每天一斤牛肉,一开始让振杰喜不自禁。“催肥”初期,中午和晚上各半斤酱牛肉他总能一扫而光。大队长来检查,看到他狼吞虎咽,甚是满意。但两个月、六十斤酱牛肉吃下去后,他由狼吞虎咽变成了细嚼慢咽。吃到第三个月,他一见到牛肉胃里就泛酸水。吃牛肉对于他已经由一种享受变成了一项最难受的事情。
增肥后期,振杰痛苦不堪,总想抵制。卢天祥道:“现在你该明白我是怎么过来的吧?我只想告诉你,执行队长的身体完全不是自己的,需要你瘦你就得瘦,需要你胖你就得胖。”
为振杰增肥,罗澜愿意发挥积极作用。她时常把振杰约出去饱餐一顿。虽然卢天祥不希望振杰老是出去,但是人家罗澜以帮助增肥为由,他也不好不准假。振杰渐渐变“肥”了,体重达到了一百八十斤,显得威武雄壮了,确实更像个堂堂男子汉了。
增肥过程中,振杰一直在练习军刀礼。执行队长最主要的动作之一就是完成军刀礼。中国仪仗队的军刀礼是迎宾礼坛上的最高礼节。国外的仪仗队指挥员完成军刀礼,收刀入鞘时,都是低头看着刀鞘,但中国仪仗队执行队长在做这一动作时一律要求目不斜视,这是三军仪仗队对执行队长不成文的要求。这样做最大的优点是动作干净利落、毫无瑕疵,最大的缺点是风险大。在任何时候,只要上了场,就必须凭感觉将一千六百五十克重、一千一百毫米长的军刀精准地插到三毫米宽的刀鞘里,不容丝毫差错。
卢天祥提醒振杰,人刀合一,最重要。振杰为练习军刀礼付出了很大艰辛。为了练精确度,起初,军刀经常扎到手背。他白天蒙上眼睛练,晚上关着灯练。他的左手手背旧疤连新伤,光被血洇透的白手套就扔掉二百多双。
练习流畅度,是最重要的环节,拔刀、立刀、托刀、撇刀、举刀、刀入鞘等一系列动作必须在八秒之内完成,这是铁的规定。这需要手腕具有超强的爆发力。为这八秒钟,振杰每天要挥刀一千七八百次。起初,他的右臂肿得像小腿,右手拿不住筷子,只能用左手吃饭。由于经常使用右臂,他的右臂比左臂粗很多。有一天,卢天祥发现他这个“缺陷”,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除了军刀礼,对执行队长的嗓音和眼神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嗓音必须洪亮。洪亮到什么程度?必须在军乐、礼炮甚至飞机起降的轰鸣声中,能让广场上二百米内的每个人都清楚听到。这项工作,表面上看只是动嘴皮子,但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不比练站立、踢正步和军刀礼容易,绝非一日之功。卢天祥的嗓音就受到很多领导人的称赞。
也只有卢天祥能胜任振杰的指导老师。他第一次听完振杰的口令后,直皱眉头:这样的嗓音太大众化了,干涩、底气不足、没有穿透力。这意味着,振杰要想练出“金嗓子”,必须付出超常的代价。
卢天祥决定从零开始打造振杰的嗓门,教他“头腔共鸣、腹腔运气”的发声技巧,并要求坚持置身模拟飞机轰鸣声、火车行驶声、下雨哗哗声等环境,反复练习口令。“要想嗓子好,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早”,从那时起,振杰每天早起练嗓子。
卢天祥让炊事班冻一个冰球,一大早他把冰球提溜到操场上,交给振杰,让振杰握在戴皮手套的手里,举到离嘴三十厘米远的地方,对着哈气,什么时候冰球在手里握不住了就什么时候回去。振杰按卢天祥教授的方法,从丹田运气,一口接一口不间断地往外哈气,果然看到冰球在慢慢变小。那一次,振杰把冰球由“鸵鸟蛋大小”变成“鹌鹑蛋”,共用了一个半小时。一段时间的呼气练习后,振杰的底气大为改观,“呼”掉一个冰球的耗时由一个半小时减到五十分钟。
天气变冷了,除了冰球,振杰还用过另一个道具——冰脸盆。这也是卢天祥传授的秘诀:用脸盆装满水放在室外冻成冰,第二天出操让一个战士举着,振杰就对着冰面连续地喊口令,三十五个口令,一个小时反复地喊。这招名叫“声音穿冰”的绝活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能让振杰通过冰面的反射作用听到自己的嗓音,做到心里有底;二是冰面光滑,可以练声音的穿透力。晚上怕影响别人休息,振杰跑到洗澡间关起门来,把头埋在水盆里练吐气,直憋得胸部生疼,眼珠子要鼓出来。
那段时间,振杰的嗓子每天都要喊哑,喊出血丝,吃润喉片成了家常便饭。
振杰离一个合格的执行官,已经很近了。卢天祥感慨,等把振杰培养出来,他就逐渐退居二线,减少出场次数,把重要任务留给振杰。
振杰即将上岗,他跃跃欲试。几年前,耿班长就曾叮嘱他,好好干,以后把卢天祥的那把刀夺过来!他自己也曾暗暗发过誓:夺他的刀!
现在,他离“夺”过这把刀,只差一步!
振杰和罗澜的关系迅速升温,正式确立恋爱关系。那段时间,罗澜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电视里看到振杰担任执行官上场的那一刻。
二零零三年秋天,总理举行仪式,欢迎某国总理。大队决定,李振杰正式亮相,担任执行官。为了这一天,振杰付出太多,他精心准备,等待上场。然而出发前,上级保卫部门突然来人,指出李振杰现任女朋友全家已移民美国,李振杰这时候上场担任执行官,显然不合适。大队临时决定,撤换李振杰,仍然由卢天祥上场。
这对振杰是当头一棒!
这天晚上,罗澜和父亲也是兴致勃勃地收看《新闻联播》,然而他们从电视里看到的,仍然是卢天祥担任执行官,根本不见振杰踪影。怎么回事?打他手机,关机;打中队座机,文书说他不接电话。
如果与罗澜一家的关系不撇清,振杰可能永远没有上场的机会。大队长让他慎重考虑与罗家的来往,一年多的苦练,到底为了什么?他不能上场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仪仗队的损失。
几日后,振杰主动约罗澜见面。罗澜开车过来,他们哪也没去,就在车里交谈。他把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罗澜,说是她以前请吃饭花的钱,现在还给她。罗澜愣住了。振杰不想有任何隐瞒,和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真的不合适。他现在的一切,都是仪仗队给予的,他不想辜负仪仗队。
罗澜知道振杰的这个决定眼下已难以挽回,几乎一句话没说,也没有流泪,只是久久地沉默着,沉默着,平时能言善辩的她,思维仿佛停止了。
(选载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