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宴饮爱投壶

作家文摘 2022年09月06日

明代《朱瞻基行乐图》卷(局部)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在宴饮时常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参加投壶游戏的人把矢向放在中间的壶里投,投中多者为胜,负者则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所谓“矢”,就是尾部有双羽平衡的箭。

  投壶用的矢长度以“扶”为单位,分为五扶、七扶、九扶三种,每一扶为四寸。

  当一个人把一矢投入壶中时,司射(投壶游戏的裁判)就会记上一“算”,又叫作“释算”。四矢投完为一局,司射为胜者“立一马”。游戏共进行三局,谁立三马,就算取得最后胜利,负方饮酒作罚。

  《左传》记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由此可知,投壶在当时就已经是人们非常爱好的一种宴饮助兴的娱乐方式了。

  汉朝时期的投壶游戏比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娱乐性更强。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了红小豆,使投入的矢不会弹出来。汉朝的时候,人们不在壶中装红小豆,故意使矢入壶后再反弹出来,然后接之又投,这种玩法称为“骁”。

  魏晋时期在宴饮之中人们也常以投壶助酒兴。时人对投壶游戏中的壶进行了一些改进,在壶口的两旁增添了两耳。因此,投壶游戏的花样也就多了许多,比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

  唐朝的时候,投壶和我国古代的足球、围棋都东传到了朝鲜。

  宋元时期,投壶仍然在士大夫中盛行。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非常不满,他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竭力使其达到教化人心的目的。对于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司马光以“礼”的眼光进行了修改,使投壶有了教化人心的色彩。司马光重新更定投壶游戏规则的《投壶新格》一书,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完成。

  明朝时期,投壶游戏并没有拘泥于旧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繁盛,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到了清朝,投壶日趋衰落。不过,直到清朝末年,皇宫中还有投壶的存在。后来,随着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投壶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复存在了。 (摘自8月20日《团结报》 王吴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