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ia Rykiel开启了阔腿裤潮流
近日,巴黎当地一家步行旅游公司决定改变同类线路以男人遗迹为主的局面,推出了以“巴黎妇女”为名的游览线。
德国之声的记者跟随导游来到塞纳河左岸,参观了妇女出版社。这是欧洲第一家妇女社,由安托瓦妮特·富克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以声援343位妇女就堕胎权联署、西蒙娜·德·波伏瓦执笔的《三四三宣言》。
在另一条街上,有一间洒满阳光的公寓,这是19世纪90年代,多产作家科莱特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出版商兼编辑威利的居住地。“科莱特在这儿写了她的第一批书,很畅销,可出版时署的都是威利的名。”据说,“威利还经常把科莱特关在房间里,一关就是好几个小时,让她努力工作,出产更多的作品,因为丈夫在利用她的才华赚钱。”
接下来是乔治·桑的故居。她是第一个为《费加罗报》工作的妇女,写了80多部小说,交往众多男女,其中包括大钢琴家肖邦。她本名阿芒蒂娜·露茜尔·奥萝尔·迪潘,可“出版商说,如果她用男人的名字,就能卖出更多的书,于是她成了乔治·桑”。
巴黎妇女游的创办人海蒂·埃文斯说,大部分线路介绍的都是男景点,以亨利四世、拿破仑、雨果或路易十四为重,至多是好国王加坏王后、好先生加坏情妇的搭配,“都在颂扬英勇的男人,而妖魔化妇女”,因为好女人在巴黎是隐蔽的。在巴黎的6000条街道里,有4000条以男人命名;用女人命名的只有300条。
位于巴黎左岸拉斯巴耶大道上的一条小径里,同巴黎其他路牌一样,绿色勾勒出边框,深蓝色打底,上部是大区,下部是街名。Sonia Rykiel,很明显,这条小径以人名命名,最下方写明了她的身份。唯一不同的是,在巴黎再也找不到第二块写着“Créatrice de mode”(时装设计师)的路牌了。这巴黎史上第一次以时装设计师的名字为街道命名,是为了纪念已逝的法国传奇女设计师,时尚界的“红发女巫”Sonia Rykiel,她被世人称为“针织女王”。
在巴黎街头,雕像也绝大多数为男人所有。极少数女雕像在很大程度上是寓言式的形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某个妇女。卢浮宫的50万件藏品也只有大约300件出自女艺术家之手。
直到2017年,经过多年的请愿,才有第一位女作家进入了法国高中的必读书目。今年,奥兰普·德古热也入选了高中教科书。1791年的大革命期间,她发表了著名的《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巴黎妇女游中唯一的外国人景点是美国侨民西尔维娅·比奇创办的莎士比亚书店。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尔维娅于塞纳河左岸开了一家英文书店,将书店命名为Shakespeare and Company,指“莎士比亚及同伴”,专卖一些主流与非主流的英美文学书籍和杂志。1962年,丝薇雅在她的第二故乡巴黎去世,享年75岁。上世纪50年代,一位美国文艺青年乔治·惠特曼开起英文书店“弥斯楚”,1964年,乔治将书店“弥斯楚”易名为“莎士比亚”,沿用西尔维娅的店名,在塞纳河畔继续书店传奇。“莎士比亚书店”在消失20余年后又重现巴黎。
埃文斯说,她尽力避免在妇女游中提及女权主义,以使这条线路向更多的人开放。“重要的是明白,女人和男人一样,也有能力达成不凡,取得成就。这也是对历史更公平的理解。” (综合自8月24日《中华读书报》、微信公众号“新欧洲”、“大愚文化” 康慨 木南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