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邰丽华

作家文摘 2023年04月18日 ·闫双艳·

  4月21日和22日,邰丽华(见图)将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来沪,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为上海观众奉献舞剧《梦的守望》。

  把精力放到传承上

  2005年春晚舞台上,人们第一次看到由邰丽华领舞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那年,29岁的邰丽华作为第一代“观音”领舞,登上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并巡演了40多个国家。从那时起,邰丽华参与培养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七代“千手观音”。

  自15岁登上舞台,她跳了将近30年,直到2015年冬天谢幕演出。她表面笑着,内心却有些难受,“他们可能不会懂,我不需要这些光环,我留在台上仅仅是出于对舞蹈的热爱。”

  后来她想开了,把精力放到传承上,在她的老家湖北宜昌,有一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附属学校,其中的艺术班是专门为培养后备力量而开设的。邰丽华对每一届艺术班的孩子如数家珍,每逢艺术团参与重大活动,比如春晚、残奥会开闭幕式,她都力推这些孩子上场。

  一年前,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原本她只参与手语“唱”国歌的环节,开幕式前两天,导演组打电话请她临时加“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出当晚,她和三十几位聋人演员走上鸟巢中央,每一个人都会被他们优美的手语打动,随即,《我和我的祖国》手语歌广为传播。

  做回女儿、母亲及自己

  在成为邰丽华手语翻译的20年里,李琳见证了她从一名一线舞者成长为演员队长、艺术总监、艺术团团长的过程,“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一次她因为私事缺席重大工作。”

  那是2022年两会前一天早上,邰丽华突然请假回湖老家,原因是她的父亲猝然长逝。谈及父亲,她几度哽咽,父亲一直是她成长路上最有力的支撑,父亲送给了她人生的第一双白舞鞋,为了治好她的耳聋四处求医问药。作为女儿,邰丽华深感自己亏欠得太多,她写了一封长信埋在父亲的墓下。

  但这些年,她越来越打开自己,特别是生下儿子步步后,她正在打破外界给她贴上的“神秘感”的标签,退回到一个认认真真的文艺工作者,以及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

  邰丽华至今当了十多年政协委员,刚开始时,有人批评她的提案,她焦虑、困惑。现在,她变得从容自信,时间让她找到了自己与外界相对舒适的关系,“生活在大环境下,只要你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就不会有方向上的问题。”

  永远在奔跑

  舞剧《梦的守望》的背后,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代表作音乐舞蹈诗《我的梦》诞生22年之后,再度开启的寻梦舞剧。

  当年,《千手观音》作为压轴节目收录在《我的梦》中,整部作品造型华丽,灯光绚烂。而今《梦的守望》,“简单,非常简单,但又非常饱满,就像一个经历过风浪的人生一样。”

  去年11月,《梦的守望》在北京首演,大获成功。在社交媒体上,邰丽华写出了所有舞蹈演员的名字,称他们为“最闪亮的星”。尽管提及自己正在落幕的舞蹈生涯时,她会忍不住落泪,但那些更年轻的面孔将带着她的梦继续“奔跑”。

  《梦的守望》之后,今年6月,艺术团将在甘肃敦煌大剧院开启4个月的驻场演出,主题暂定为“寻梦敦煌”。从《我的梦》到《梦的守望》,再到正在筹备的“寻梦敦煌”,“梦”一直贯穿邰丽华及整个艺术团的艺术历程。邰丽华47岁了,一直在努力追梦。

  (摘自4月10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