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吴大学旧址

章太炎与汤国梨大婚

章太炎在苏州园林
苏州,在章太炎的革命与学术生涯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东吴大学任教
在今天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还看得见当年东吴大学留存下来的校舍。东吴大学的缘起,追溯到动荡的清末。彼时,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学习西方之长的呼声越来越强,加上在中国开办企事业的国家越来越多,急需各方面人才。于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巷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成为了东吴大学的前身。1901年3月,学校正式开学。
校长之一的孙乐文虽是外国人,但很重中国学术,也就是在这一年,经过章士钊外舅吴君遂的介绍,章太炎来到东吴大学担任语文教员。颇有缘分的是,在章太炎到苏州教书前一年,他的第一部自选学术论集《訄书》就刊刻于苏州。
这里还有一段趣闻。因为章太炎名气太大,结果每天来拜访他的人特别多,章太炎不胜其烦,就在墙上贴了张纸条:“来客谈话以十分钟为限。”
螺丝浜的趣闻
在东吴大学教书时,章太炎住在学校旁一条名为螺丝浜的小巷。在这里,他结交了一位同掌国学、意气相投的莫逆之交——黄摩西。直至现在,坊间还流传着各种章太炎和黄摩西交往的趣闻。
相传,当时的章太炎剪了辫子,披头发乱飞,穿着西装,拖着布鞋,每天夹着一把雨伞,造型怪异极了。而黄摩西更是放荡不羁,不修边幅,常常蓬头垢面,两人走在一起,堪称人群中的焦点。传说一个端午节,章、黄二人在天赐庄一家小茶馆喝茶,要结账时,发现居然都没带钱。无奈之下,他们商议拿章太炎抵押,黄摩西回家取钱。结果,黄摩西急吼吼跑回家,发现住处居然放着几本新书。爱书如命的黄摩西自然不能放过,迫不及待地翻阅,读到忘情,竟把取钱赎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试住”十全街
章太炎在苏州有很多好朋友,如李根源、张一麐、金天翮等,章太炎时常与他们往来。友人们经常会邀请章太炎到苏州讲学。
1926年,朋友们请章太炎苏州做讲座,章太炎当时住在上海,他一口答应。不巧的是,当时苏州天气极热,又在闹瘟疫,始终难以成行。章太炎写了两封信给张一麐和李根源,说明不能成行的原因。其中一封信写道:“若天赞我行,必降澍雨……”张、李二人接到来函,还在《星报》刊出了,大家看了笑说:太炎,就是大热的意思啊,竟也怕热。到了演讲那天,没想到老天真的帮忙,大雨倾盆,暑气顿消,章太炎如约而至。
章太炎真正开始“试住”苏州,是在1932年。他当时就住在十全街的曲石精舍——李根源家。十全街是苏州古城区东南部的一条街道,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这里原称“十泉街”,因旧有十口古井。
那段时间,章太炎常去公园路吴县图书馆和沧浪亭省图书馆等处讲学。他讲范仲淹的“名节厉俗”,讲顾炎武的“行己有耻”,对苏州青年多有勉励。范仲淹和顾炎武是章太炎心中的偶像,所以两位先贤生长的苏州是他心中的向往之所。
锦帆路的西式洋楼
苏州小住的生活是愉快的,也在这时候,太炎先生买下了侍其巷的“双树草堂”,准备久居苏州。1934年,章太炎迁居到了这里。不过很快他就因附近的机织厂喧耳不宁,且不便避火情,而考虑搬家。此时他已经65岁了。
章太炎相中了锦帆路,买下两幢西式洋楼,作讲习会学舍。但当时吴县要拓修民治路,章宅阻挡了修路,被勒令停工,甚至要求拆除。好在有张继、张知本、叶楚伧等人为之奔走陈说,当时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作人情”,才让马路不再笔直而弯过章宅。
在苏州,章太炎创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发起人基本是章门弟子,如朱希祖、钱玄同、黄侃、汪东等人,讲师也多为太炎门生,如诸祖耿、王謇、王乘六、潘重规、沈延国等人,赞助人更是一时名流,如段祺瑞、吴佩孚、马相伯、冯玉祥、黄炎培等人。
1936年6月,章太炎在给学生讲完《尚书》后加开新课《说文部首》。开讲不久,他因鼻衄病急发,饮食难以下咽。妻子汤国梨劝他不妨暂停课程,他却不管不顾坚持上课,慨然放言“饭可不食,书仍要讲”。去世前的三天,章太炎仍在上课。最终,因为鼻衄病和胆囊炎发作,章太炎将生命定格在了苏州城。 (摘自11月21日《现代快报》 王凡 高达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