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人名
改名以表明人物的身份、地位。明代《西游记》第83回,金鼻白毛老鼠精先后两次改名,第一次改名为“半截观音”,因为她偷食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自认为离成佛不远了,但她原是鼠精,老鼠的生活习性是生活在地下洞穴中,所以称之“半截”;第二次改名“地涌夫人”也是暗示她老鼠精的身份。
明清小说作品中,下层人物如丫鬟、仆人也常常出现改名现象,例如,《金瓶梅》第30回,李娇儿用了七两银子买了丫头,改名夏花儿。清代东鲁古狂生撰《醉醒石》,一个无名无姓的男仆,到了江南王氏大家中为仆,随主人姓氏,称之“王勤”,后来投靠司礼监文书房太监王敬,王敬“又道勤字不好,这番才改作王臣”。
不仅主人可改丫鬟姓名,连年长的、地位高的丫鬟也可为小丫鬟改名,《红楼梦》第21回中,袭人就为小丫头芸香改名为蕙香。丫鬟等下等人如果与主子有同名之嫌,就要改名,《红楼梦》第24回,林红玉是贾府旧仆之女,其名字“犯了林黛玉、宝玉”,所以人们改称“小红”。
改名体现小说人物的言行、性格。明代郑仲夔所撰《耳新》卷二《正气》篇记载:“闽中有士人魏姓者,佚其名,愤魏阉恣擅,耻己与之同姓,乃去‘鬼’称‘委’。彼有俨然朝绅而称祖爷,称殿爷,与夫称功诵德、雷同附和者,闻此直当羞死耳。”明代天然痴叟撰《石点头》第八卷叙述宋代一个贪官为自己改名一事,此人姓吾名爱陶,贪财如命,盘剥百姓,被百姓改称“吾爱钱”,或称“吾剥皮”。下台以后,他害怕别人报复而改名为“伍湖泉”。清代夷荻散人编次的小说《玉娇梨》中,苏友白原名良才,因慕李太白风流才品,改名友白,又取青莲、谪仙之意,表字莲仙。
改名寄托小说人物的想法与寓意。以《镜花缘》中唐敖为女儿唐小山改名闺臣为例,他希望唐小山虽在武周朝应科举试,但不忘唐朝。
续书改动前书人物姓名,使读者有新奇之感。如作为续书,《隔帘花影》对《金瓶梅》一书中的人名进行修改,将西门庆易名为南宫吉,吴月娘改名为楚云娘,孝哥改名为慧哥,并将原书中其余角色的姓名也一一进行更改。
改书名
避免与其他书名雷同而改名。比较典型的是清代袁枚所撰《新齐谐》,此书原名《子不语》,取《论语·述而下》“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意,表明这部小说的题材内容属于神怪小说,因元人有同名作品,所以袁枚改为“新齐谐”。
改名以突出小说创作之“新”。以明代瞿佑撰《剪灯新话》为例,瞿佑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撰序指出,此书原名《剪灯录》,共40卷,后来积聚的材料越来越多,因而他将小说改名《剪灯新话》,突出其“新”。以“新”命名小说,在明清小说编刊过程中非常普遍,在小说书名之前加上新刊、新刻、新镌、新锲、新编、新纂、新订、新说、新增、新选、新辑等词语,以此进行广告宣传,吸引读者。
改名以加强宗教宣传,突出小说的创作寓意。以署名西周生所撰《醒世姻缘传》为例,这部小说描写两世姻缘的故事,宣扬因果报应,原名《恶姻缘》,后来改名为《醒世姻缘传》。清代东岭学道人撰《醒世姻缘传序》指出,取名《恶姻缘》意在宣扬业报,改名《醒世姻缘传》以后突出“醒世”,不仅宣扬因果报应,而且强化劝诫主旨。又如,清代陈天池撰小说《如意君传》,据刘作霖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所撰《无恨天传奇序》可知,刘作霖嫌书名过于直率,缺少寓意,所以取佛书“离恨天”之义而改题《无恨天》,以此突出佛教宣传的主旨。
受明代空疏学风的影响而盗改小说书名。明代中后期学风呈现空疏(指空洞浅薄,没有实际的内容)的现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对此批评较多。明人编书喜好随意改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为《泊宅编》所撰提要指出:“明人传刻古书,每多臆为窜乱。”明人对小说原文的标题、作者往往加以改动,如署名汤显祖辑《虞初志》卷三《枕中记》题为“唐李泌”作,卷五《无双传》署名“唐裴说”,《杨娼传》署名“唐李群玉”作。有些小说编刊者随意更改小说书名,唐代李复言所撰传奇《续玄怪录》卷一《杨敬真》,《古今说海》收录时改名为《五真记》;明代何良俊《语林》被改为《世说新语补》。
小说改名以应其实。有些小说编刊者考虑到小说书名与实际描写的内容不尽相符,所以改名。清代俞樾撰《重编七侠五义传序》,对《三侠五义》的书名提出疑问:“书中所载南侠、北侠、丁氏双侠、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侠之师也;小诸葛沈仲元者,第100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即将柳青、陆彬、鲁英等概置不数,而已得七侠矣。因改题《七侠五义》,以副其实。”又如,署名东海吾了翁于乾隆甲寅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撰《儿女英雄传弁言》指出,《儿女英雄传》原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参》,让读者误以为是佛教著作,不像小说书名,东海吾了翁改名为《儿女英雄评话》,或称《儿女英雄传》。
由于其他原因为小说更改书名。例如,清代《聊斋志异》原名《鬼狐传》,改名《志异》;晚清冷泉亭长撰《南辕北辙录》,后来改名为《后官场现形记》;据晚清孙家振撰《退醒庐笔记》卷下《海上花列传》篇记载,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原名《花国春秋》,已撰成24回,作者感觉“《花国春秋》之名不甚惬意”,所以改为《海上花》或称《海上花列传》。 (摘自12月4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