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鼎(1903-1986,见左图),曾用名阚尊民,是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人之一。1936年3月20日,刘鼎经宋庆龄介绍来到西安,见到了张学良并与他进行了数次长谈。刘鼎详细地向张学良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张学良坚定了联共抗日的决心。肤施会谈结束后,刘鼎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驻东北军代表,继续留在张学良处做统战工作。与此同时,周恩来指示刘鼎尽快在西安建立一处秘密交通站。
1936年5月,刘鼎以200元租下了七贤庄的一号院,来华的德国共产党员冯海伯(见中图)陆续将自己的全套设备、医药和一个德国助手、一个德国护士从上海迁到西安,开设了“德国牙科博士冯海伯诊所”。
早在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东南沿海的富商、资本家逐渐进入西安经商办厂,开始了现代化机器工业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先后建立的工厂有药厂、电厂、面粉厂、火柴厂等等。而西安原有的几所医院,由于规模小、技术与设施落后,与日渐增长的人口已不能适应。此时,冯海伯的牙科诊所开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就诊,而人来人往的诊所,为秘密交通站的工作展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秘密交通站成立后,主要负责接收和转运东北军援助陕北红军调拨的一些军用物资以及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从上海购买的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护送叶剑英、潘汉年等一批干部和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马海德等国际友人奔赴陕北苏区。
除此之外,刘鼎还让涂作潮在秘密交通站的地下室安装了大功率电台,可将中共中央在保安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广播接收后再转播到全国去,甚至远至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冯海伯出去探听究竟时,被流弹击中而牺牲。
1937年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经国共两党谈判同意红军在西安设立半公开的办事机构,中共中央决定将秘密交通站改为红军联络处(又称“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见右图),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从张学良公馆搬到七贤庄一号院办公,由叶剑英主持工作,秘书长先后由李克农、李涛担任。红军联络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关系,联络三方力量,担负着采购红军奇缺的药品、军用及生活物资,将其秘密地送往陕北苏区;接收、传播红色中华通讯社电文,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声音传播到祖国各地乃至海外;营救西路军将士、解救被关押的爱国人士、红军将领中转和抗战物资运输等多项任务,促进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为了争取国民党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改为公开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简称驻陕办事处。1937年9月,根据统一的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也随即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
因工作需要,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又先后租用了七贤庄4号院、7号院和3号院,分别作为驻陕办事处的经理科、招生委员会和统战科,在这里工作的最多时达到200余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于1946年9月完成使命,撤至延安。 (摘自《档案春秋》2023年第11期 霍媛欣 李一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