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镜·中国灯塔》 [英]班思德著 邱丽媛译 赵省伟主编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临高灯塔

海口湾灯塔

花鸟山灯塔镜机图
这是一本写于1932年的中国灯塔介绍书,介绍了中国沿海灯塔的起源、发展、构造、形状以及功用等。“西洋镜”系列是历史影像类出版物,以海外的影像史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大量珍贵的高清影像由此跨越百年,展现在我们面前。
对今天的年轻人而言,灯塔是别样的风景。而对老一辈航海人而言,灯塔是安全的保障,是生命的依仗。
《中国沿海灯塔志》作者是时任中国海关副税务司的英国人班思德。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当时中国的海关税务司是英国人?为什么中国的灯塔最初掌握在英国人手中?19世纪中期,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相继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和海关税款收支保管权,海关为洋人所控制。中国人民为收回海关主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据时任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在序言中介绍:中国沿海灯塔的历史较短。为方便航行、发展贸易、增加税收,19世纪60年代初,经总理衙门奏准,赫德效仿西方的新式办法,创办了灯塔管理处。接到任命后,他首先组建了一支高效的技术团队,规划设计了从牛庄到琼州的一系列灯塔。赫德曾宣称,要使在中国沿海航行如同在煤气灯光下走在百老汇大街上一般容易。
文中称,这些灯塔成为现实后,不但“使得船只可以在危险遍布的中国沿海较为安全地航行”,而且“其后的海务科也往往与时俱进,装备现代,其辖下的很多灯塔在全世界都大有名气,如花鸟山、北渔山、遮浪角等地的灯塔……”后来,“海务科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松花江、长江、珠江、西江等地也都建设了灯塔和浮标。其中,长江的管理最为完备,在内河航行中,各巡江事务长积极整顿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本书记录细密、叙述详细,对早期灯塔的沿革、地理水文信息和经历的历史事件都有介绍。字里行间,藏着时光旧影与诸多史料细节,比如当时的灯塔管理员中外皆有,比如沿海的灯塔大多由首任总工程师韩得善设计建造……对回溯中国海务及沿海灯塔历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