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外貌是如何“黑化”的

作家文摘 2024年01月09日 ·李崇寒·

  在明成化《包龙图公案词话·包待制出身传》中,太白金星化作算命先生,向15岁的包公透露他“本是文曲星”的身世,包公听后大喜,回家发奋读书,果然在29岁高中状元。

  此时距包拯生活的时代已过去400年之久,宋人包拯的真实面目经历代说书、唱戏人的演绎早已模糊不清。元杂剧中,包公介绍自己只有寥寥数语:“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乃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氏。”

  《包龙图公案词话》开篇即说,包公出生在庐州城外十八里凤凰桥畔小包村,“爷是有钱包十万”,没什么文化,“家有水田三千顷,每雇长工千百人”。比起两位哥哥,包公唯一缺点是生得太丑,“八分像鬼二分人,面生三拳三角眼”“一双眉眼怪双轮”。包十万怕他成为“千年之害”,吩咐下人将其淹死,幸得大嫂将他救下,不嫌弃他头发粗黑、两耳垂直、鼻直口方,反赞其“面有安邦定国纹”。

  若非有人1967年在上海嘉定宣昶夫人墓中发现北京永顺堂用竹纸刊印的说唱词话《包龙图公案词话》(约1471-1478年刊刻),我们也无法得知包公“丑强惨”的人设早在成化年间就已定型。在它之后,约明万历年间成书的《百家公案》《龙图公案》等包公文本均延续了《包龙图公案词话》的设定。《百家公案》据此改写一篇“包公传”刊于卷首,这本由明钱塘散人安遇时编纂的公案小说不仅是有关包公故事的第一本结集,也是第一部公案小说集。

  全书素材多取自前代而附会在包公身上,对部分内容做了微调,比如除遵循“丑强惨”设定,描述包公“形状特异与人不同”外,安遇时还在第74回直呼隐藏身份的包公为“黑脸”“黑汉”,就是这一大胆创新,为此后包拯的肤色彻底定了调。

  包拯到底长啥样?

  明末清初文学家熊文举在包家祠堂见到包公“真容”像时,不禁大吃一惊,眼前的“伟美丈夫”和儿时记忆中能判阴阳、长相奇特的包公天壤之别。包拯到底长啥样?宋代正史及笔记小说均未透露相关细节。从包拯曾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来看,其长相绝非后世描述得那么丑怪,宋代对外交使节不仅要求有才,还要有貌,必须才貌双全才能担此重任。

  据清人记载,无论是包拯后裔珍藏的画像,还是在包公祠里的塑像,莫不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庐州知府张祥云参拜包公像时就曾感慨:“岳岳怀方,和蔼溢于眉睫,无外间妄塑非常状,甚矣人之好怪也!”虽然我们无从得见张祥云眼中的画像,从故宫南薰殿旧藏包拯像(见图)中也能感受到白脸包公的善意,他什么时候由白变黑?考察宋元话本杂剧,很少有对包公外貌的描绘,直到《包龙图公案词话》《百家公案》才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有人认为这与包公“阎罗包老”“铁面”的称呼相关。

  黑脸包龙图

  早在北宋,东京汴梁就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最晚在明初,“阎王”被赋予“黑脸”的艺术形象。在民间,黑面似乎具有异于常人的权威和威慑力,老百姓信仰的财神赵公明在元代形象即是“面色黑”“手执铁鞭者”,让人一见便有恐惧之感。明代无论通俗还是神魔小说,均乐于通过渲染人物面貌和肤色来突出其非比寻常,既有“生得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的雷震子、“黑面长身”的周仓、“黑面短”庞统,亦有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逵和“孝义黑三郎”宋江。钟馗更是集丑黑于一身的捉鬼英雄,长了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却因捉鬼打怪和禳灾祛魅成为百姓心中保护神。明代的创作者们想把刚毅耿介的包拯打造成铲奸除恶、公正廉明的清官和出人阴阳两界、降妖伏魔的神人形象,将钟馗的部分特质移植到他身上也有可能。

  也有人指出,鉴于《百家公案》里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是依葫芦画瓢,主角包公的“黑化”可能是编纂者“移花接木”的结果。《梦溪笔谈》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漳州一带有一条河,名叫“乌脚溪”,涉水过河的人脚会变成黑色,周围几十里之内的水也不能喝,喝了的话就生病。有一位龙图阁学士梅挚(与包拯同科进士、同朝为官)在做地方官时,经过漳州,不小心落入乌脚溪,被救出来后“举体黑如昆仑”。他本就体弱多病,经此折腾,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睡了一夜后不仅旧病全消还神清气爽,不似以前那样羸弱。

  梅龙图与包龙图仅一字之差,有人猜测,民间创作者把“梅龙图”移到“包龙图”身上,于是包龙图变成了包黑子。到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流行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包黑子的固有印象:“(太后)见包公方面大耳,阔口微须,黑漆漆满面生光,闪灼灼双睛暴露,生成福相,长就威颜,跪在地下还有人高。真乃是丹心耿耿冲霄汉,黑面沉沉镇鬼神。太后看罢,心中大喜,以为仁宗有福,方能得这样能臣。”太后从包公黑面中读出“威颜”“丹心”,将其定性为“能臣”,足见黑色肌肤已经被赋予一定文化意蕴。

  不过在明代戏曲中,包公的脸谱上还没有出现为今人所熟悉的月牙图案,只是画了两道深深的白眉毛,而经过清初戏曲舞台上的不断演变,包公额头上的图案曾一度变为一幅太极图。等到清末,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老百姓迫切希望官府里有像包拯这样的清官来为民请命,于是改画脸谱上的太极图为月牙图案,它就像悬在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给人以希望和光明。此外,在一些包公戏曲中还出现“日月阴阳脸”的脸谱(额头上画个太阳,太阳里头有一轮弯弯的明月),正应了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神奇能力。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