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云溪

作家文摘 2024年01月09日 ·若荷·

  云溪是一条河,因与云蒙湖相连,所以水质非常清澈。夏天看云溪,天空瓦蓝,白云飘浮,像一面镜子照进河里,仿佛有彩云潜入水底,故而叫它“云溪河”。

  云溪河水面广阔,对岸青山幽幽,几乎看不着上面的事物,站在北岸,只望得见远山如黛,波浪似的山脊倒映水中,那绿的山将河水浸染成碧色。有小船划过来,桨声欸乃,只闻其声,不见船影,等划到河心这才发现,一叶小舟轻波而行,与背景里的山峰相映成画,是沿河两岸的水上交通。

  离北岸不远,是一个叫作旧寨的村庄,穿过村庄,向北是一座山,母亲就在那座山脚下的小学校教书。

  我们经常登上山去,向河的方向张望,怀着熟悉又陌生的心情,居高临下地数着来往的船只。童年的时光漫长,如果没有这些散碎的快乐,真不知道怎么度过。

  在乡村,一条河就是一个记忆,一条河就是一种人生。也同样,在乡村,一座山就是一座宝藏,养育了一代代劳作耕种的村民,山上山下都是他们赖以生存之地。人们把这座山、这条河当作生命的依托,爱它恋它,从春到秋。亦山亦水,成就了偏僻村庄的大美。

  童年的云溪河冬盈夏瘦,白天河面波光粼粼,到了夜晚月辉笼罩,便有了一种荧荧柔柔的光感。

  每年夏天雨季来临的时候,大水能涌到村庄的脚下,时有洪水漫灌,泛滥成灾。洪水退去,河又收敛起来,细长而蜿蜒,成为人们消夏的好去处。

  没有堤坝,经过了时间的冲刷,沙滩中冲出几百米宽的河床,河水顺势在河床里流淌。

  河床之外是浅滩,再之外是一片湿地,我们经常去河边湿地里玩耍,追逐蒲公英飞扬的花絮。

  云溪河附近,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一条是沂河,另一条是汶河。沂河位于山东省南部,源自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汶河古称汶水,亦称东汶河,源出蒙阴县岸堤水库,也就是今天的云蒙湖,流经沂南汇入沂河。清康熙年间的《蒙阴县志》所记蒙阴八景,“汶水拖蓝”便是其中之一,史志载“独有方广数丈,严冬不冰,其下必泉脉之所出也”。

  与之不同的是,云溪河宽广的河面是结冰的,早春二月冰层才得以开裂、融化。开裂时,河面滑过一种声响,白天人声嘈杂,听不分明,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声音有如埙乐低沉呜咽,就像林中困兽的饥饿低吼,从冰冻的河面上滚卷而来,让人听了有点恐慌。

  只是,那声音低回,孤绝,它惊动了春风,惊动了春雨,让地底下的生命蠢蠢苏醒,萌出万物,把一怀柔情带给每一颗水珠,让它们一朵朵,形成浪涌。这样,世界就会变得欢快了,地上柳绿花红,水中鱼虾跃动,一派祥和,哪里还有什么慌恐之惑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水声,夜风卷起波涛的声音,分明就在枕畔。春与秋夏,河水涨满,柔波淙淙,两岸村民往来全凭楫舟输送,到了冬天河水结冰,舟船就用不上了,乡亲们推着木架子车趟冰涉雪,艰难出行,以这样的方式走亲串门,赴集载物。

  云溪河的冬天,每一个日子都是安静的,时光在指缝里流淌得格外慢,当新年来临,人人都忙碌着过新年,新年过去,便是“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的时候了。北方的农历一至二月,大路之上满天满地扬起的,不是杨花,而是纷纷降临的雪花。

  乡村的雪,是在大年三十之前落下来的,头天下了一天,到了晚上,农家院里的灯便敞开式点燃,再也没有人提出“节约灯油”的告诫,不但不怕浪费灯油,还要及时用木柴烧热家里的那盘土炕,让房间的温度升起来,让老婆孩子的欢笑响起来,给暗尘无光的房屋着上新年的红装。

  乡下人过年,还是要讲究年味的,迎新岁,敬天地,拜岁神,客人前来,要端茶倒水,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用丰富的饭菜款待。不光要求人与人之间情谊深重,还要祝愿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千年的风俗,演变成沂蒙山区的特有文化,在承载着百姓愿望的同时,也成全了腊月庙会上的火树银花。

  如今,云溪河拦水筑坝,与云蒙湖连成了一体,成了市区百姓的重要水源地。因它是一座人工湖,所以广阔的水域下埋藏了千顷的良田、数十个村庄。

  而我记忆里的那条河,仍然被叫作云溪河,它再也没有枯竭过,附近的庄稼也再没有干旱过受灾过。

  (摘自《散文百家》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