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超之变看中国新市面

作家文摘 2024年01月23日

2023年12月30日,滑雪爱好者在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

  “市面”,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消费在恢复中持续变革,线上零售蓬勃发展,中国成千上万的实体商店、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新零售:从人开始

  元旦假期,一批购物中心集中开业,多地商圈销售额和客流量大幅增长。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大数据显示,全国43个重点商圈客流总量4254万人次,同比增长271.2%。哈尔滨中央大街、西安大唐不夜城等热门商圈表现亮眼。

  线下消费的稳步回暖,凸显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说,“人气”是观察消费活力的最直观视角。2023年12月我国线下消费活力为108.2,高出2022年同期23.9个点,活力回升势头明显。

  日趋发达的电商网购冲击下,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等传统消费场所努力在创新发展中探寻转型之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报告统计,2023年新开业购物中心约400家,超六成调查城市的便利店门店数量实现正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相较于线上消费的便捷优势,线下消费需要在“场景体验”功能上做文章。除交易本身,消费场景所创造的感受,以及面对面交流所激发的内在愉悦,是实体商业零售空间的价值优势所在。

  更加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重心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需求不断细分——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尚喜平这样总结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未来引领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

  记者采访的多家购物中心负责人认为,在商业三大元素“货、场、人”中,传统零售更多关注的是“货”和“场”,只要有好而全的产品,有好的商圈位置,就能获得成功;如今,新零售更多考虑从人的需求出发,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叠加文化、生活方式等元素,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商业的逻辑。

  新供应:引领需求

  菜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年轻人到菜市场打卡,社交平台上关于菜市场的攻略笔记和浏览量大幅增长,一批“网红”菜市场应运而生。

  消费端创新转型的另一面,是供应端的重构与变革。盒马向全球延伸的供应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味”:仅需48小时,从江苏连云港捕捞上来的鲜活梭子蟹就能出现在贵州贵阳的线下店;榴莲、椰青、火龙果等热带进口水果,在冬季也能保证供应不断档……

  传统实体零售积极拥抱变革,新的消费场景加快孵化。在湖北武汉,配置滑雪场和游乐场的武商梦时代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地;杭州万象城的超市开设了杭书房;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打造的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举办超过80场艺术展览、逾700场展览系列讲座……

  “当前及未来,购物中心不仅是消费者日常的消费场所,还是反映城市美好生活的窗口,更是引领一个地区消费升级的重要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裴亮说。

  从相互竞争到彼此融合,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线上零售所具有的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优势,与实体店在物流、服务和体验方面的优势结合,正引发零售业的深层次变革。

  新蓝海:发动市场引擎

  面对更趋多元的消费需求,传统百货“千店一面”加速破局。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单商场,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造。此次改造后,这座西单商圈历史最久的地标建筑将摒弃传统百货模式,主打品质生活、运动健康、智能生活、文化传承。

  “转型变革本身,就意味着机遇和红利。”尚喜平说,王府井集团旗下有长安商场、西单商场、北京百货大楼等多家传统商业,关键是结合不同区域消费群体差异特征,形成每一家门店独特的消费记忆点。

  银发经济、健康经济、悦己经济、可持续经济……一个个细分垂直消费市场的不断涌现,是中国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空间不断扩大的生动写照。

  2023年以来,通过一系列促消费“组合拳”,我国消费加快恢复,消费结构升级态势鲜明。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占新车总销量逾三成;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549.15亿元;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更加凸显。

  “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向消费驱动型转型。”咨询公司麦肯锡报告认为,未来5年中国市场零售额将增加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随着我国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我国消费率和内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不断提高,这将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我国培育和激发国内市场潜力的关键着力点。

  (摘自1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安蓓 于佳欣等文)